
DIC,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状态,其特点是体内广泛性的微血管内形成血栓,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进而可能引发出血倾向。DIC的主要诱因包括:
1. 感染:细菌、病毒(如新冠病毒)、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均可诱发DIC,尤其是在重症感染时更为常见。
2. 肿瘤:恶性肿瘤特别是急性白血病、实体瘤晚期以及某些特殊类型的癌症(如胃肠道腺癌)容易并发DIC。
3. 产科并发症:如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滞留等,这些情况可引起大量组织因子释放入血液循环中,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而导致DIC。
4. 创伤与手术:严重创伤(包括烧伤)、大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和炎症介质释放也可能是DIC的重要诱因之一。
5. 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由于体内存在异常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或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可激活凝血过程而诱发DIC。
6. 肝脏疾病:重症肝炎、肝硬化晚期患者因肝脏功能衰竭而导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和清除能力下降,容易发生DIC。
7. 其他因素:如急性胰腺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也可能成为DIC的诱因。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