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0月30日 19:00-21:00
详情9月25日 19:30-21:00
详情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所引起的原发或继发感染,可以侵犯皮肤、黏膜和内脏,表现为 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此知识点可以各类型的题目进行考核,因此需要牢记掌握该部分内容。
1.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HIV感染者、免疫缺陷者、婴幼儿及衰弱者。但以新生儿最多见,发生率为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此型念珠菌性口炎多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如帽针头大小;不久即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扩大蔓延,严重者波及扁桃体、咽部。早期黏膜充血较明显,故呈鲜红色与雪白的对比。而陈旧的病损黏膜充血减退,白色斑片带淡黄色。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红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全身反应一般较轻;但少数病例,可能蔓延到食管和支气管,引起念珠菌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少数患者还可并发幼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小儿的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有些可为短暂、一过性的,病情轻,易治愈。
成人发生的假膜型念珠菌病多有易感因素存在,特别是艾滋病患者等,易复发。病程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损可发生在口腔黏膜任何部位,表现乳白色绒状假膜,为念珠菌的菌丝、孢子及坏死脱落的上皮汇集而成。病情轻时病变周围黏膜无明显变化,重则周围黏膜充血发红。这些假膜大多紧贴在黏膜上不易剥离,如强行剥离有时可发生渗血、且不久又有新的绒状假膜形成。自觉症状为口干、烧灼不适,轻微疼痛。
2.急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性口炎:可原发或继发于假膜型。又称抗生素口炎、抗生素舌炎。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后及HIV感染者,且大多数患者原患有消耗性疾病,如白血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肿瘤放化疗后等。临床表现为黏膜上出现外形弥散的红斑,以舌黏膜多见,严重时舌背黏膜呈鲜红色并有舌乳头萎缩,双颊、上腭及口角也可有红色斑块。黏膜红斑是由于上皮萎缩加上黏膜充血所致,因此,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该型以红斑型取代以前命名的萎缩型较为合理。若继发于假膜型,则可见假膜。自觉症状为口干、味觉异常、疼痛及烧灼感。
3.慢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病:本型又称为义齿性口炎,损害部位常在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的腭、龈黏膜。义齿性口炎按照炎症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病损表现,义齿承托区充血呈点状或片状红斑和水肿,严重者伴有颗粒或乳头样增生。多数患者伴有口角炎,表现为双侧口角潮红。义齿性口炎大多无症状,少数患者有黏膜灼痛和口干等症状。
义齿上附着的念珠菌是主要的致病原因,如常用2%~4%碳酸氢钠溶液浸泡和清洗,可抑制真菌。用硅橡胶制的弹性义齿基底更容易滞留和吸附真菌,因而易发生义齿性口炎。在临床上使用软衬材料的目的是恢复受伤的黏膜,如果不正确地使用软衬材料,反而会加重黏膜的炎症,进而导致义齿性口炎。义齿性口炎常见于上颌义齿承托区黏膜,这可能是由于上颌义齿的负压吸附力大,唾液中的抗体从这个部位被排开,而基底面与黏膜接触既宽又紧密,大量的致病真菌得以滞留的缘故。下颌义齿引起的真菌性口炎较少见。
4.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又称慢性肥厚型念珠菌口炎、念珠菌性白斑。多见于颊黏膜、舌背及腭部。由于菌丝深入黏膜内,引起角化不全、棘层增厚、上皮增生、微脓肿形成以及固有层乳头的炎症细胞浸润,而表层的假膜与上皮层附着紧密,不易脱落。组织学检查,可见到轻度到中度的上皮不典型增生,有人认为念珠菌性白斑病有高于4%的恶变率,特别是高龄患者应提高警惕,争取早期活检,以明确诊断。
本型的颊黏膜病损,常对称地位于口角内侧三角区,呈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类似一般黏膜白斑。腭部损害可由义齿性口炎发展而来,黏膜呈乳头状增生。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网校老师再课程中通过以下表格帮助大家掌握以上内容,快速归纳总结,帮助大家发现规律,加深记忆。
【医学教育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不同基础的考生薄弱点及学习能力均有差异,因此需要在备考周期中合理审视自己的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要及早进入复习阶段,复习过程中也不要气馁,要相信自己通过医学教育网老师的陪伴,合理的复习计划,重点的内容讲解,一定会在2023年取得自己梦寐的硕果!
更多精编考点:
带教老师注册年限和职称有要求吗?带教老师执业类别跟我的报考类别必须一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