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11月6日 19:00-21:00
详情瘿,瘤、岩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涉及的考点,下面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精品课程资料——瘿,瘤、岩”具体资料内容整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复习相关考点提供帮助,更多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备考资料,点击解锁>>
瘿
细目 气 瘿
要点 气瘿的病因病机
主要由于忧恚情志内伤,以致肝脾气逆,脏腑失和而生。
其与生活地区和所饮水质有关者,亦每因动气而增患。
西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可分为三类:
甲状腺激素原料(碘)的缺乏。
甲状腺激素需要量的激增。
甲状腺素生物合成和分泌的障碍。
甲状腺的解剖
甲状腺位置
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
上极平甲状软骨
下极平第五、六气管软骨
正常甲状腺重量约30g
要点 气瘿的临床表现
女性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青春期,常见于入学年龄的儿童。初起时无明显不适感,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腺体表面较平坦,质软不痛,皮色如常,腺体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如肿块进行性增大,可呈下垂,自觉沉重感,可压迫气管、食管、血管、神经等而引起各种症状:
压迫气管,比较常见。自一侧压迫,可使气管向他侧移位或变弯曲;自两侧压迫,气管变为扁平,由于气管内腔变窄,呼吸发生困难。
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不适感,但不会引起梗阻症状。
压迫颈深部大静脉,可引起头颈部的血液回流受阻,出现颈部和胸前表浅静脉的明显扩张。
压迫喉返神经,可引起声带麻痹,患者发音嘶哑。
要点 气瘿的内治法及预防
气瘿一般采用以疏肝解郁、化痰软坚为主的内治疗法。
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证
证候:颈部弥漫性肿大,边缘不清,随喜怒消长,皮色如常,质软无压痛,肿块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伴急躁易怒,善太息;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软坚。
方药:四海舒郁丸加减。怀孕期或哺乳期,加菟丝子、首乌、补骨脂。
细目 肉 瘿
要点 肉瘿的概念、特点及病因病机
概念、特点 特点是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团,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发展缓慢。好发于青年女性及中年人。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腺瘤或囊肿, 属甲状腺的良性肿瘤。
病因病机 由于忧思郁怒,气滞、痰浊、瘀血凝结而成。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滞血瘀;或忧思郁怒,肝旺乘土,脾失运化,痰湿内蕴。气滞、湿痰、瘀血随经络而行,留注于结喉,聚而成形,乃成肉瘿。
西医学对本病的病因认识尚不清楚,有的学者认为,甲状腺瘤是由甲状腺内残存的胚胎细胞发展而形成。
要点 肉瘿的辨证论治
一般多采用内治法,以理气解郁、化痰软坚为主。
辨证论治
内治
气滞痰凝证
证候: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不红、不热,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如肿块过大可有呼吸不畅或吞咽不利;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软坚。
方药: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气阴两虚证
证候:颈部肿块柔韧,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常伴有急躁易怒、汗出心悸、失眠多梦、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月经不调、手部震颤等;舌红,苔薄,脉弦。
治法: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方药: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外治 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外敷。
细目 石 瘿
要点 石瘿的含义与特点
瘿病坚硬如石不可移动者,称为石瘿。其特点是结喉两侧结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癌。
要点 石瘿的病因病机与诊断
病因病机 情志内伤,肝脾气逆,痰湿内生,气滞则血瘀,瘀血与痰湿凝结,上逆于颈部而成。
诊断
临床表现 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女多于男,或既往有肉瘿病史。颈前多年存在的肿块,生长迅速,质地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推之不移,并可出现吞咽时移动受限。可伴有疼痛。
石瘿的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有时颈部出现的淋巴结肿大,往往是一些微小而不易触及的乳头状腺癌的最初体征。血行转移多出现在肺和骨。
辅助检查 甲状腺同位素131碘扫描,多显示为凉结节(或冷结节),进行B型超声、CT检查,以明确诊断。
要点 石瘿的治疗原则
石瘿为恶性肿瘤,一旦确诊,宜早期手术切除。
瘤、岩
细目 脂 瘤
要点 脂瘤的概念
脂瘤是皮脂腺中皮脂潴留郁积而形成的囊肿,又称粉瘤。其临床特点是皮肤间出现圆形质软的肿块,中央有粗大毛孔,可挤出有臭味的粉渣样物。脂瘤并非体表肿瘤,相当于西医的皮脂腺囊肿。
要点 脂瘤的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青春期。多见于头面部、臀部、背部等皮脂腺、汗腺丰富的部位,生长缓慢,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与皮肤无黏连,表皮紧张,中央导管开口处呈青黑色小孔,挤压后可有粉渣样内容物溢出,有臭味。脂瘤染毒后可有局部红肿、增大、疼痛,破溃流脓等。
要点 脂瘤的治疗
辨证论治
内治
痰气凝结
证候:脂瘤表皮中央有黑点;伴咽喉如有梅核堵塞,胸膈痞闷,情志抑郁,急躁易怒;舌淡,苔腻,脉滑。
治法: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二陈汤合四七汤加减。
痰湿化热
证候:瘤体红肿、灼热、疼痛,甚至跳痛化脓;伴发热,恶寒,头痛,尿黄;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化湿,和营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外治
脂瘤染毒而未成脓者,予金黄膏、玉露膏外敷。
脂瘤染毒成脓者,予十字切开引流,清除皮脂、脓液后,用棉球蘸七三丹填塞腔内,待囊壁被腐蚀脱落后,再予生肌散生肌收口,以免复发。
其他疗法
将脂瘤完整手术切除,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细目 血 瘤
要点 血瘤的概念
血瘤是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丛集而形成的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大多数为先天性,其特点是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暗紫,或呈局限性柔软肿块,边界不清,触之如海绵状。相当于西医的血管瘤。常见的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要点 血瘤的诊断
毛细血管瘤 多在出生后1——2个月内出现,部分在5岁左右自行消失,多发生在颜面、颈部,可单发,也可多发。多数表现为在皮肤上有红色丘疹或小的红斑,逐渐长大,界限清楚,大小不等,质软可压缩,色泽为鲜红色或紫红色,压之可褪色,抬手复原。
海绵状血管瘤 表现为质地柔软似海绵,常呈局限性半球形、扁平或高出皮面的隆起物,肿物有很大压缩性,可因体位下垂而充盈,或随患肢抬高而缩小,在瘤内有时可扪及颗粒状的静脉石硬结,外伤后可引起出血,继发感染,可形成慢性出血性溃疡。
要点 血瘤的治疗
辨证论治
内治
心肾火毒证
证候:多见于初生婴儿。肿块大小不一,色泽鲜红,边界不清,不痛不痒,伴五心烦热,面赤口渴,尿黄便干,易口舌生疮。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等。
治法:清心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芩连二母丸合凉血地黄汤加减。
肝经火旺证
证候:多发于头面或大腿部,肿块呈丘疹或结节状,表面呈红色,易出血,常因情志不遂或郁怒而发生胀痛,可伴心烦易怒,咽干口苦等症。舌质红,苔微黄,脉弦细数。
治法:清肝泻火,祛瘀解毒。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加减。
脾统失司证
证候:肿瘤体积不大,边界不清,表面色红,好发于下肢,质地柔软易出血,无疼痛,伴肢软乏力,面色萎黄,纳食不佳等。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细。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解毒。
方药:顺气归脾丸加减。
外治
对小面积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可用五妙水仙膏外搽。
清凉膏合藤黄膏外敷,包扎固定,1日换药1次,以促其消散。
若肿瘤出血,可用云南白药掺敷伤口,既可止血,又具消散作用。
其他疗法
注射疗法 消痔灵注射液加1%普鲁卡因按1:1混合后注入瘤体,缓慢注入,至整个瘤体稍高起为止。每次用药约3——6ml。隔1周可再注射1次。若瘤体尚未发硬萎缩,可用消痔灵2份,普鲁卡因1份,如上法进行注射。
手术疗法 孤立病变可行手术切除。对病在头面部者要注意美容,以防术后瘢痕过大。
冷冻疗法 对于浅表较小的血瘤可采用冷冻方法治疗。
放射疗法 对于范围较大的血瘤也可应用放射治疗。
细目 肉 瘤
要点 肉瘤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特点
肉瘤是发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其特点是软似棉,肿似馒,皮色不变,不紧不宽,如肉之隆起。相当于西医的脂肪瘤。西医所称的肉瘤是指发生于软组织的恶性肿瘤,如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等,与本病有质的区别,临证中不可混淆。
多见于成年女性,可发于身体各部,好发于肩、背、腹、臀及前臂皮下。大小不一,边界清楚,皮色不变,生长缓慢,触之柔软,呈扁平团块状或分叶状,推之可移动,基底较广阔,一般无疼痛。多发者常见于四肢、胸或腹部,呈多个较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质地较一般肉瘤略硬,压之有轻度疼痛。
细目 失 荣
要点 失荣的概念
失荣是发于颈部及耳之前后的岩肿,因其晚期气血亏乏,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枝叶发枯,失去荣华而命名。
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属古代外科四大绝症之一。
要点 失荣的病因病机
因足少阳胆经循行耳之前后,肝与胆相表里,故失荣的发生与肝胆关系密切。
如七情内伤,忧思郁怒,肝失条达,气机不舒,气滞血瘀,阻于胆经颈络,则结为肿块;或脾虚运化失司,水湿津液凝聚为痰,痰瘀脏毒凝结于少阳、阳明之络,可发为本病。
要点 失荣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生长较快,质地坚硬。病变开始时多为单发结节,可活动;后期肿块体积增大,数量增多,融合成团块或联结成串,表面不平,固定不移。一般无疼痛,但合并染毒时,可有压痛。日久癌肿溃破,疮面渗流血水,高低不平,形似翻花状。其肿痛波及范围可向面部、胸部、肩背部扩展。
要点 失荣的辨证论治方法
内治 气郁痰结证
证候:颈部或耳前、耳后有坚硬之肿块,肿块较大聚结成团,与周围组织黏连而固定,有轻度刺痛或胀痛,颈项牵扯感,活动转侧不利,患部皮色暗红微热,伴胸闷胁痛,心烦口苦等症。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化痰开郁方(经验方)。药物有玄参、牡蛎、夏枯草、天竺黄、川贝母、胆南星、柴胡、青皮、荔枝核、橘核、鹿含草、半枝莲、射干等。
阴毒结聚证
证候:颈部肿块坚硬,不痛不胀,尚可推动,患部初起皮色如常,以后可呈橘皮样变,伴畏寒肢冷,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温阳散寒,化痰散结。
方药:阳和汤加减。
瘀毒化热证
证候:颈部岩肿迁延日久,肿块迅速增大,中央变软、周围坚硬,溃破后渗流血水,状如翻花,并向四周漫肿,范围可波及面部、胸部、肩背等处。伴疼痛,发热,消瘦,头颈活动受限。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散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化坚二陈丸加减。
气血两亏证
证候:颈部肿块溃破以后,长期渗流脓血,不能愈合,疮面苍白水肿,肉芽高低不平,胬肉翻花。伴低热,乏力,消瘦等。舌质淡,苔白或无苔,脉沉细。
治法:补益气血,解毒化瘀。
方药: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外治
早期颈部硬肿为气郁痰结证者,可外贴太乙膏;或外敷天仙子膏,取天仙子50g,用醋、蜜各半调敷,每日换1次。
早期颈部硬肿若为阴毒结聚者,可外贴阳和解凝膏或冲和膏。
岩肿溃破胬肉翻花者,可用白降丹掺于疮面,其上敷太乙膏。若溃久气血衰败,疮面不鲜,可用神灯照法,疮面掺阴毒内消散,外敷阳和解凝膏。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精品课程资料——瘿,瘤、岩”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对正在备战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人提供帮助,更多备考干货、复习资料及技巧经验,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