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中医考生已经开始备战2020年医师资格考试了,《中药学》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占比大概为10%,其中很多药物相似及特殊的功效主治是重难点,往届考生很多都在这里“栽了跟头”,为此医学教育网小编特地搜集整理了“中药相似药物对比”,所有中医考生们,开始复习咯!
第一组 麻黄与桂枝
相同点 | 不同点 | |
麻黄 | 辛温解表药 功效:发汗解表 主治:风寒表证 | 发汗力强 多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 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
桂枝 | 发汗力缓 外感风寒有汗、无汗均可 并可温经通阳 常用于寒凝经脉、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证、胸痹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
第二组 荆芥与防风
相同点 | 不同点 | |
荆芥 | 药性微温,温而不燥 功效:祛风解表 主治: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 发汗之力较防风强 并有透疹消疮、止血功效 |
防风 | 防风祛风之力较强 并能胜湿、止痛和止痉 可用于风湿痹证及破伤风等证 |
第三组 紫苏与生姜
相同点 | 不同点 | |
紫苏 | 发汗解表药 功效:解表散寒、止呕 主治:风寒感冒、呕吐、解鱼蟹毒 | 行气宽中 用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 |
生姜 |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用治中焦虚寒引起的冷痛、呕吐,肺寒咳嗽 还可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 |
第四组 薄荷、牛蒡子与蝉蜕
相同点 | 不同点 | |
薄荷 |
功效:疏散风热,透疹,利咽 主治:风热感冒; 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咽喉肿痛 | 宣散表邪力强 还可清利头目,利咽喉,疏肝行气 用于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
牛蒡子 | 疏风发散之力不及薄荷 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 宜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咳痰不利者 | |
蝉蜕 | 长于疏散肺经风热以宣肺利咽、开音疗哑 还可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治疗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及小儿夜啼不安 |
第五组 桑叶与菊花
相同点 | 不同点 | |
桑叶 |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主治:外感风热; 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及肝阳眩晕 | 疏散风热之力较强 长于清肺润燥,兼能凉血止血 用于肺热燥咳以及血热吐衄 |
菊花 | 平肝明目之力较强 并能清热解毒 多用于肝阳上亢或疮痈肿毒 |
第六组 柴胡、葛根与升麻
相同点 | 不同点 | |
柴胡 |
功效:发表、升阳 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清阳不升 柴胡与升麻 升阳举陷 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 升麻与葛根 透疹,用治麻疹初期,透发不畅 | 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 治疗少阳证的要药,常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 感冒发热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 |
升麻 | 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升提(升阳举陷)之力较柴胡为强 善于清热解毒 用于多种热毒证 | |
葛根 | 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到生津止渴、止泻之功 用于热病烦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解肌退热 用于外感表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项背强痛,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均可 |
第七组 石膏与知母
相同点 | 不同点 | |
石膏 |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主治:温病气分实热证及肺热咳嗽 | 清解力强,重在清泻火热 偏重于清泻肺胃实火 用于肺热喘咳、胃火牙痛等,煅石膏外用还能收敛生肌 |
知母 | 滋阴润燥力强 重在滋润肺、胃、肾阴 用于阴虚火旺证 |
第八组 芦根与天花粉
相同点 | 不同点 | |
芦根 |
清热泻火药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主治:热病烦渴、消渴、肺热咳嗽 | 还能止呕、利尿 偏重于清泻肺胃实火 用于胃热呕逆、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
天花粉 | 还能消肿排脓 用于痈肿疮疡 |
第九组 黄芩、黄连与黄柏
相同点 | 不同点 | |
黄芩 |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湿热与热毒病证 | 善清上焦热邪,并善清肺热,用于肺热咳嗽证 凉血止血、清热安胎,用于血热出血、胎热不安 |
黄柏 | 善清下焦热邪,多用于下焦湿热证 退虚热,用于阴虚发热证 | |
黄连 | 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尤强 善清中焦热邪,并善泻心火、清胃火 治心、胃火热证常用之品 |
第十组 金银花与连翘
相同点 | 不同点 | |
金银花 |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主治:痈肿疮毒、外感风热与温病初起 | 疏散风热之力较强 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证 |
连翘 | 清心解毒之力强 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治瘰疬痰核 |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小编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