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考试中的一个科目,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2020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点:失眠分证论治。
失眠分证论治
.心火偏亢
症状:心烦不寐,躁扰不宁,怔忡,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宁心安神。
方药:朱砂安神丸。
方中朱砂性寒可胜热,重镇安神;黄连清心泻火除烦;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养阴以配阳。可加黄芩、山栀、连翘,加强本方清心泻火之功。本方宜改丸为汤,朱砂用少量冲服。
若胸中懊侬,胸闷泛恶,加豆豉、竹茹,宜通胸中郁火;若便秘溲赤,加大黄、淡竹叶、琥珀,引火下行,以安心神。
.肝郁化火
症状:急躁昂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
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木通、车前子利小便而清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生地养血滋阴柔肝;甘草和中。可加朱茯神、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若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以疏肝解郁。
.痰热内扰
症状:不寐,胸闷心烦,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
方中半夏、陈皮、竹茹化痰降逆;茯苓健脾化痰;枳实理气和胃降逆;黄连清心泻火。
若心悸动甚,惊惕不安,加珍珠母、朱砂以镇惊安神定志。
若实热顽痰内扰,经久不寐,或彻夜不寐,大便秘结者,可用礞石滚痰丸降火泻热,逐痰安神。
.胃气失和
症状:不寐,脘腹胀满,胸闷嗳气,嗳腐吞酸,或见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舌苔腻,脉滑。
治法:和胃化滞,宁心安神。
方药:保和丸。
方中山楂、神曲助消化,消食滞;半夏、陈皮、茯苓降逆和胃;莱菔子消食导滞;连翘散食滞所致的郁热。可加远志、柏子仁、夜交藤以宁心安神。
.阴虚火旺
症状: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黄连、黄芩直折心火;芍药、阿胶、鸡子黄滋养阴血。两方共奏滋阴降火之效。若心烦心悸,梦遗失精,可加肉桂引火归元,与黄连共用即为交泰丸以交通心肾,则心神可安。
.心脾两虚
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
方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益气健脾;当归补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定志;木香行气健脾,使全方补而不滞。若心血不足,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失眠较重,加五味子、柏子仁有助养心宁神,或加夜交藤、合欢皮、龙骨、牡蛎以镇静安神。若脘闷、纳呆、苔腻,加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理气化痰。
若产后虚烦不寐,形体消瘦,面色觥白,易疲劳,舌淡,脉细弱,或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之证,多属气血不足,治宜养血安神,亦可用归脾汤合酸枣仁汤。
.心胆气虚
症状: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前方重于镇惊安神,后方偏于养血清热除烦,合用则益心胆之气;清心胆之虚热而定惊;安神宁心。方中人参益心胆之气;茯苓、茯神、远志化痰宁心;龙齿、石菖蒲镇惊开窍宁;神;酸枣仁养肝、安神、宁心;知母泻热除烦;川芎调血安神。若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
- · 积证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
- · 【考试结束】2023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第三单元+第四单元)考点回顾
- · 中西医内科学:缺铁性贫血——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必背考点速记
- · 2022年《针灸学》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眩晕、不寐
- · 中西医内科学“鼓胀阴虚水停证”模考题解析
- ·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1年第45期
- · 中西医执业医师《答疑周刊》2021年第35期
- · 乳房疾病“乳腺增生病”的症状及体征(附A2型题含解析)
- · 医学教育网中西医执业医师《答疑周刊》2021年第29期
- · 少阴病,得之二三曰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