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北京正保医教科技有限公司

苹果版本:8.7.0

安卓版本:8.7.0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正保医学教育网医师资格_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热门资讯,实时推送
Yishimed66
正保医学教育网医师资格_微信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免费直播,订阅提醒
微信扫码即可关注
正保医学教育网医师资格考试指导老师
考试指导老师
备考规划,专属指导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
正保医学教育网_官方抖音号
官方抖音号
分享更多医考日常
抖音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师资格 > 焦点关注
医师资格技能备考全能包

体温低免疫力就差?体温忽高忽低呢?专家:这几点要注意!

2020-02-11 14:27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字体:

近,大家每天在家  

必做的事应该就是  

测!体!温!  

在“在线问诊”平台  

有超过800位市民问了同一问题  

“体温在36℃以下怎么办?这正常吗?”  

体温,成了市民的心头结  

56岁,男,体温35.7℃,有时头疼,正常吗?  

肺部有一点灼烧感,胃感觉胀气。前天体温36.9℃,昨天体温37.1℃,今天早上起来量的35.9℃,前天喉咙发炎,过了一天好了,今年21岁。  

1月21号从武汉回信阳。2月4号肚子咕咕叫,便秘,放屁,有时还有点恶心,不发烧35.6℃!怎么办,是不是感染了!  

“我的体温只有35.6℃,正常么?”  

“我孩子的体温37.2℃,是发烧了么?”  

“我的体温一天内怎么时高时低?”  

“看到网上说,体温高一些,意味着免疫力强一些,是这样的么?”  

……  

今天  

针对市民对体温的诸多疑惑相关医学专家进行了解读  

体温低免疫力就差?  

近日,网上盛传,人类正常体温37℃已成历史。  

文章称:自19世纪以来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体温每下降1℃,免疫力会下降30%左右;体温上升1℃,免疫力就会提高5-6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小川教授表示:  

虽然没有体温下降上升后,免疫力随之下降或上升多少的具体研究,但是,在正常体温范围内,的确会出现体温越高,免疫力越强的现象。  

这是因为,体温越高,就会激活人体内更多的免疫细胞,从而能更好地歼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维护身体的健康。  

“但是否在20年间就下降了0.4℃,目前尚无统计数据支持。”武汉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舒迎春表示。  

体温多少为正常?  

武汉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舒迎春表示:  

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机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称为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  

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正常值范围为:口腔舌下温度为36.3℃-37.2℃,直肠温度36.5℃-37.7℃,比口腔温度高(0.2℃-0.5℃),腋下温度36.0℃-37.0℃。  

正常体温的标准是根据多数人的数值,并非为个体的绝对数值。每个个体的基础体温是不一样的,因此,相同的温度,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是正常的体温不会引起不适,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是发烧。  

基础体温一般是在睡眠6-8小时后,无任何干扰,如起立、活动、进食等的情况下,立即测量的口腔温度,夜班工作者可于睡眠6-8小时后测量。  

体温为何忽高忽低?  

舒迎春表示,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  

性别因素: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  

年龄因素: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时间因素:一般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之间。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  

情绪与运动: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  

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  

如何提高体温?  

1、每天泡脚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临床流行病学教授廖皓磊表示加强运动、营养,的确可以提高人体基础代谢率,提高基础体温。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运动、营养需要长期坚持。  

面对新冠肺炎,我们要提高体温,增强免疫力,需要通过物理疗法和行为疗法:冬季最好戴帽子,每天泡脚洗热水澡,多喝热水。现在大家宅在家里,无事可以泡泡脚,一天三次不为过。  

2、温柔运动  

武汉市第四医院运动医学专家张青松介绍,如果排除测量有误,确实有一部分人的体温长期偏低,这属于生理性,不是病态。它对身体的健康没什么影响。  

据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运动对免疫力提高自然是正向作用。运动对心肺功能、慢性疾病有明显改善作用。长期适量运动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患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但是在进行大强度运动的3~72小时,会处于免疫“空窗期”,比平时更容易遭受病原体感染。  

所以目前在疫情下,不提倡临时抱佛脚开展高心率、高强度的运动,这样反而会降低抵抗力。  

所以,平时没有健身习惯的小伙伴就不要急于撸铁或上跑步机上得大汗淋漓。年轻人在家做做平板支撑、俯卧撑,在跑步机上快走,中老年人可打太极、做养生操,女士跳跳有氧操、做瑜伽等30分钟左右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时心率在120至150之间比较好,既达到运动效果,又不超过普通市民的身体承受能力。  

3、参照“膳食宝塔”安排生活  

近半个月“宅家”生活,不少市民从一日三餐变二餐,饮食单一化,可能还会熬夜。  

“城市留言板”问诊专家库成员、武汉市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许淑芳副主任医师是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同时也是内分泌学硕士、消化内科博士、营养学博士后。  

许淑芳主任认为,居家隔离期间,普通市民日常活动量减少,如果担心发胖,可参照“膳食宝塔”来安排生活。  

【减】  

可适当减少主食、油脂,减少热量摄入。普通成人每天应吃250~400克主食,想避免长胖,可按下限控制在250克左右。体型较小、热量需求量少的人,可以适当再减少,但不要少于150克主食。  

【保或加】  

肉蛋奶菜不可少。对抗新冠病毒,人体免疫力很重要,得确保蔬菜、蛋白质的摄入。尽量多吃深色绿叶菜,每天保证1个鸡蛋、1袋牛奶。如果有需求,蛋白质、蔬菜、水果和饮水可以适当增加摄入。  

【规律】  

不主张一日两餐,最好按平时规律,一天至少吃三餐,中餐或晚餐分量适当减少。蛋白质要三餐均衡分配。  

人口较多的家庭,建议采取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每人用专用的碗筷。  

在这个特殊时期  

尽量结束你的各种躺  

科学地动起来,吃起来,思起来……  

希望各位都健健康康的  

来源:襄阳卫健委官微  

发布自:武汉晚报


题库小程序

  • 距2025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还有?
医师资格公众号
关注考试动态
发布考情动态
考试复习指导
免费1V1咨询考试条件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 辅导课程
2024中医医师入学摸底测试解析

张钰琪老师 2024-02-27 19:25--21:00

回看
2024医考报名后如何安排复习时间

张钰琪老师 2024-01-30 19:25--21:00

回看
2025年备考方案,供你选!
精品题库
  • 密题库
  • 题库小程序
  • 医考爱打卡
医师资格密题库
上千道典型习题
仿真密卷 3
仿真历年考点题
专业题目解析
原价:¥199
复购¥159.2
查看详情
医学题库小程序
正保医学题库

· 每日一练 巩固提升

· 仿真试卷 实战演练

· 组队刷题 互相激励

查看 更多免费题库
医考爱打卡
医考爱打卡

· 每天一个知识点

· 配套精选练习题

· 随时记录打卡心情

查看 更多免费题库
图书/资料
  • 精品图书
  • 免费资料
  • · 考点回顾
  • · 考情分析
  • · 备考建议
  • · 思维导图
  • · 基础测评
  • · 高频考点
立即领取
学习社区
  • 备考交流
  • 微信
  • 视频号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共同进步!
寻找学习搭子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