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河北涿州刁四村最美乡村医生周松勃

2017-06-23 15:21 医学教育网
|

2013年1月5日,在卫生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晚会上,涿州市刁窝镇刁四村卫生所乡村医生周松勃,在全国130万乡村医生中脱颖而出,获得“最美乡村医生特别关注奖”的殊荣,受到表彰。当天,周松勃和18名获奖者有幸走进中南海,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李总理面带微笑,与18个获奖者一一握手,亲切问候。当周松勃走到总理面前,自我介绍说:“我是来自河北涿州的乡村医生周松勃”时,李克强总理紧紧握着他的双手,微笑着说:“老周,你好,在央视新闻节目里看过你的事迹,干的不错。你就是乡亲们身边的‘120’”。刹那间,一股暖流和无穷的力量从心底升起,周松勃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是幸福的泪,这是周松勃用30多年的付出、艰辛、努力换来的。积德行善、救死扶伤、服务百姓,那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平常,又非同寻常可歌可泣的壮举,彰显着一位普通乡村医生为乡亲们奉献的是人间大爱,诠释着周松勃大夫确实是一位地地道道、名符其实乡亲们身边的“120”。

2017年5月24日对于周松勃来说,又是一个幸福的日子。保定市人大主任马誉峰,在涿州市委书记王彦清、市人大主任刘俊禹的陪同下,来到刁窝镇刁四村,专程看望周松勃大夫。马誉峰说:“你是全国最美乡村医生,你被李克强总理誉为乡亲们身边的”120“,你是保定人的骄傲,你是乡亲们健康的主心骨,你是最有发言权的市人大代表,你心系百姓、服务乡亲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令人震撼,为全体代表树立了榜样,全市人民感谢你。”马主任的一席话再次打动了周松勃。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只是紧紧地握住马主任的双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1961年仲夏,周松勃出生在涿州市刁窝镇、刁四村出了名的“周善人”家。祖传十余代,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传承,是当地有名的慈善世家。解放前每到灾荒之年,他家开粥棚、放善款、接济灾民,解乡亲们于水火之中。祖祖辈辈的耳濡目染,父母的谆谆教诲,在周松勃幼小的心灵里就确定了“行善举、献爱心”的人生追求。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周松勃从孩提时代就有仁爱之心、报国之志。上小学、初中、高中时,他学习刻苦,决心通过读书改变人生命运,实现心中理想。1980年,高考成绩出炉了,周松勃与分数线差11分名落孙山。在那个年代,应届高中毕业生能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想圆大学梦,只有不停地补习。凭周松勃的实力,再复读一年,考上大学是手拿把攥的。然而,当时家里非常困难,母亲把他叫到身旁哽咽地说:“勃呀,咱家实在没能力再供养你复读了,就认命吧。大学上不了,咱学个手艺也能养活全家。”就这样,在父母的安排下,周松勃拜师学起了木匠手艺。

周松勃,一米八开外的个头,身材魁梧,一对浓浓的眉目下镶嵌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看上去天生聪慧、睿智、干练。凭着他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木匠手艺自然学得很快,只两年时间就出徒了。每月外出打工,他都能挣个百八十块钱。那在当时可算是高工资。自此,他家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就这样“老婆、孩子热炕头”,平平淡淡过一生吗?这哪里是周松勃的性格。他边学木匠,边打工,一边还在想如何向社会行善举、献爱心,揣摩着如何实现儿时的梦想。

在80年代,农村非常贫穷落后。特别是刁窝这么个几千人的一个大村,连个乡村医生都没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就医难、看病难,让乡亲们没少犯愁,大家有苦难言。永存报国忧民之心的周松勃把乡亲们的疾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1987年,在他从事木匠手艺的第七个年头,毅然决然的把木匠手艺扔掉,洗手不干了,在村中央租了几间房,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卫生诊所。

伴着清脆的爆竹声响过以后,周松勃家开卫生诊所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在全村传开了。乡亲们便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叨叨开了:“咱村有了卫生诊所,那以后谁有个病有个灾的,就医可方便多了。”“周松勃是个木匠,哪懂医术,看得了病吗?这样的蒙古大夫真不敢恭维。”

是的,乡亲们说的确实有些道理,一个木匠,好好的手艺不干,要当什么医生,这不是天方夜谭吗?然而,又有谁知道,周松勃开诊所的目的是为乡亲们排难解忧;为的是让全村的百姓不再为缺医少药犯愁;为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的是传承周家的善道。

可是,美好的愿望总会与美好的结果存在一段距离。周松勃的诊所开了几周、几个月,串门子看热闹的不少,瞧病的人却寥寥无几。有的人患病情愿找“跳大神”的巫婆用巫术看,也不愿意光顾他的诊所。

面对眼眉前的窘境,周松勃一点不灰心,不气馁。因为他深知,自己当乡村医生,单凭靠买几本书自学给人家看病,乡亲们有疑虑是可以理解的。当医生看病那是关系到人命关天的大事,决不能当儿戏,更不能有半点含糊。他向全村人表示:人生下来都是学而知之,并不是生而知之。我一定要发奋努力,深入发掘中华医学博大精深的瑰宝,刻苦学习钻研医术,当一位让父老乡亲们信赖的好医生。

周松勃性格倔强,秉性耿直,干事爽快。特别是只要他认准的事,不干则已,要干就必定让它成功。开始不懂医术,他拜保定第二中心医院的禇孝通大夫为师,并让禇大夫来诊所主诊,他给打下手,当学徒。为了得到真传,他与禇大夫同吃、同住,打洗脸水、洗脚水、端尿盆,什么活都干。周松勃跟师傅苦学了6年,初步掌握了行医本领后,并不满足。后来通过自学又考上了河北医科大学函授班,经过三年的历练,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取得了行医资格证,有了为乡亲们服务的资本。

在农村开诊所,乡亲们有个小病小灾的,就医是方便了。可是,一个“穷”字还是困扰着大家。有人来看病,却没钱买药。望着患者为付不起医药费那痛苦的表情,周松勃一种怜悯之心油然而生。自己立即做出决定:看病的村民钱多的付不起,就打个欠条;钱少的就干脆放了响炮不要了。

这样的诊所每天都是入不敷出,怎能继续维持下去呢?

面对此情此景,周松勃没有一点为难情绪。因为服务乡民、奉献爱心、积德行善,他初心不改。

为了解决诊所资金上的困境,他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同时,还到银行、信用社去贷款来弥补亏空。后来实在没办法了,他在开办诊所行医间隙,又和妻子养了500只康贝尔鸭,将绝大部分收入用于偿还贷款利息。

“周大夫为人好、医术高、有钱没钱照拿药,医德医风数一流”。“周大夫手机一天24小时不关机,谁有个病有个灾的,他随叫随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治病救命从不怠慢,是我们身边的‘120’”‘。“周大夫不光对本村的、本地的患者态度和蔼,对外地的也一视同仁、关爱有加。这样的白衣天使真令人敬佩”。周松勃的医术、医德、医风通过口口相传,在刁四村出名了,在涿州市出名了,在全国出名了。他的小小诊所每天跟赶集上庙似的,前来就诊的患者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在方圆200公里、100多个行政村的20多万人找他看过病,30年来,出诊行程达20万公里,相当于走过八次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是孔繁森最喜爱的一句名言。周松勃始终把这句名言做为座右铭,当成自己行医、做人、做事的准则。他爱他的乡亲,他爱他的患者胜过爱自己,总是从一点一滴为患者着想。这些年来,他的小诊所火爆了,来求医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他献爱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如一。针对农村患者每年秋后才有收成、有收入;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每到年底才能领到薪水的现实,他的做法是“秋后算帐。”前来看病的人没钱,只打个欠条,医药费由周松勃垫付,待他们什么时候手头宽裕了,再撤回欠条。三十几年来,在周松勃的柜子里,光欠条就有1000多张,欠医疗费达50多万元。还有些欠条因时间太长,他就抽出来销毁了。无论给钱还是不给钱,只要为患者治病救命,解除病痛才是他最大的的欣慰。

“病人的事比天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周松勃大夫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口头禅。他话说得顺耳,让人听着舒坦。实际行医当中,吐口吐沫钉个钉,件件事干得更漂亮,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2007年3月,周松勃去天津出差。火车风驰电掣般疾驶着。突然,从广播喇叭里传出急促的声音:“旅客同志们,谁是医生,有一位旅客出现休克,急需救治。”一个白衣天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驱使着周松勃向出事地点奔去。经了解得知:河北经贸大学的两位老师带着20多名学生去天津参观。其中一名学生突然出现严重“休克”,生命垂危,如不及时抢救就会有生命危险。一位老师吓得说不出话来,另一位老师吓得满头大汗,急得团团转。有一位北京肿瘤医院的医生旅客看后摇摇头,束手无策。另外一位河北医院的医生看后也无计可施。正当全体旅客焦急万分之时,周松勃从人流中挤出来大喊一声:“我是乡村医生,让我试试。”只见他从书包里取出银针扎向病人的穴位。此时,车厢内鸦雀无声,就连掉一根针仿佛都能听得见。一分钟、两分钟,整整过了五分钟,病人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终于苏醒了。又过了十几分钟,病人终于脱离了危险。顿时,车厢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带队的老师立即掏出了几百元钱表示答谢,有的旅客送烟、有的旅客送食品,都被他一一婉言谢绝了。两位老师和同学们还一再追问他的姓名。周松勃只说了一句话,我是一名乡村医生,这是应该做的。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我是一名乡村医生,这是我应该做的。”多么朴实无华的话语,多么令人钦佩的高尚情操。而更让人钦佩的是,有时为了抢救患者的命,周松勃却不顾个人安危,真可谓到了舍生忘死的地步。那是2011年盛夏的一个夜晚,周松勃因慢性胆囊炎发作,正在打点滴。突然电话铃响了:“您是周大夫吗?我是国防技校的李副校长。您快来吧,我校一名女学生喝了一瓶安定片,有生命危险。”救命如救火。周松勃强忍着胸部的阵阵作痛,拔掉输液瓶,拿着胃管和急救药品,飞一般跑出家门。当夜,狂风夹着暴雨下个不停。周松勃披着雨衣,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雨夜的泥泞当中,不知摔了多少跤,汗水、雨水浸透了衣衫他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赶快到达目击地,赶快救人。经过三公里的艰难跋涉,他来到学校后,顾不得换上湿透的衣服,马上投入到了紧急抢救当中。经过洗胃、输液,前后忙活了好几个小时。待病人转危为安时,墙上钟表时针已经指向了第二天凌晨两点。

为了拯救那名学生的生命,周松勃不仅自己的胆囊炎病加重了,还患上了严重的感冒,高烧不退,一病不起达十多天。妻子心疼地说:“为救别人的命,自己的命就不要了吗?”周松勃认真地说:“黄继光堵枪眼、董存瑞炸碉堡为的是什么?他们舍生忘死为的是人民的解放。我当乡村医生为的是什么,救死扶伤。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应该像黄继光、董存瑞那样,当人民需要你的时候,要不惜牺牲个人地一切,这才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的,周松波开诊所、当医生就一个目的,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于乡亲,服务于百姓,服务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大柳村王秀奎,刁一村刘春生都是高位截瘫病人。30年来,周松勃成了他俩的保健医师,看病拿药从不收钱。同时,还资助他们的孩子上学。过节、年还亲自登门送钱、送米面油表示看望。开发区一建筑工地的员工中暑,身体僵硬、手脚痉挛、高烧不退,没有任何意识,生命垂危。此人抬到诊所以后,周松勃二话没说,立即投入到紧急抢救当中。当时正值盛夏,三十七、八度的高温暑热难耐,周松勃和妻子又是打针、又是输液、又是放棒棒冰降温,整整忙活了5个多小时。终于在晚上七点前把患者从死神中拉了回来。患者的父亲临走时从兜儿里掏出了20多元零钱,跪在地上对周松勃说:“我身上只有这点钱都给你,不够以后再还。谢谢您的救命之恩。”周松勃急忙把老人扶起来安慰说:“你们出门在外打工也很不容易,不仅这20块钱不要了,所有的医药费全免了。”说到这,患者的父亲第二次跪下,老泪纵横,哭诉着说:“您的大恩大德我们爷俩终身难忘。”

在周松勃大夫的诊所,“有钱没钱都治病”,这在广大患者中间已经形成了共识。然而,不仅如此,有时他看病不仅不要钱,还要自掏腰包亲自给患者钱,把全身心的爱都倾注在患者身上。那是1995年6月的一天早晨,有两个四川农民工来到周松勃的诊所告急称:赵茂和家砖厂的农民工两口子因吵架,老婆服毒自杀了。此时,周松勃顾不得多想,拿上药箱和药品火速赶到砖厂。经检查,女子已有6个月身孕,距喝毒药已经有半个多小时,如果送医院抢救根本时间不等人,孩子、大人的生命危在旦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松勃果断采取洗胃措施,在患者脱离危险后,他又把病人接到自己的诊所进行调养。经过两天的观察治疗,母子平安。砖厂老板拉着周松勃医生的手激动地说:“周大夫,没有您高超的医术,这小子就家破人亡了。”女子的丈夫跪在了周松勃的面前,泪流满面,颤颤巍巍抽搐地说:“我刚做完肾摘除手术,已经有一万多元欠帐,再也借不到钱了,这次医药费是不是少收点?”周松勃急忙把他扶起来,用手擦去他脸上的泪珠爽快地说:“我也当过农民工,知道人在外地也不容易,这次看病的药费不仅不要了,再给你们500元钱,回家两口子好好过日子,有个病有个灾的尽管找我,还照样不收钱!”

2009年深秋,贵州一位农民工因患重病住进了保定第二中心医院,经过十几天的抢救治疗,花了两万多元才算保住了性命,但后续治疗还得几万元。患者家里因为特别穷,老婆和他离了婚。家里儿女们都小,老人年迈,再也拿不出治疗费。几个老乡的钱也花光了。在他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走头无路之时,想起了大善人周松勃有钱没钱都看病。果不其然,他们把患者抬到诊所以后,周松勃连个钱字都没提,不仅让病人住下了,还安排了两位老乡陪床吃住。周松勃大夫用中西结合的方法精心治疗,一个多月后病人恢复了健康。一个多月,30多个日日夜夜,三个大人管吃管住,周松伯家的开销可想而知。有一天病人和老乡偷偷地留下一张纸条:“周大夫,原谅我们的不辞而别,欠您的医疗费,这辈子还不上,下辈子做牛做马也要还上。”看到这张纸条,周松勃的眼睛湿润了,他拿了一大袋康复药和1000块钱,骑着自行车前去追赶,把药和钱硬塞到病人手中安慰地说:“给你治病我不是为了钱,到家以后要按时吃药,如果再想巩固拿药我再给你寄去,至于医药费么,等你发财了再还。”周松勃的一席话感动的病人和两位老乡泣不成声。他们和周松勃紧紧的拥抱在一起久久的不愿松开。

周松勃就是用如此的诚心,爱心、善心,三十年来为数十万人减免费用,为数十万人解除病痛,为数十万人送去温暖。三十年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他没出过远门,没坐过飞机,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没在家过个安稳的团圆年。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知疲倦地为患者解除病痛忙碌着,为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操劳着,用他的诚心、爱心、善心,传承着周家的善道,用他的拳拳赤子之心,成为乡亲们健康的保护神。周松勃、“周善人”的美名又在广袤的涿州大地弘扬、传颂。

论长相,周松勃五大三粗,像个没心眼的粗人。其实,从他内心到干事,着实是一个非常仔细的有心人。但凡一般农村小诊所,看病拿药从不写病历,更别说保存病历,建立健康档案。周松勃则不然。他说;我既然是乡亲们身边的‘120’,既然是乡亲们健康的保护神,就应该把全体患者挂在心上,充分地负起责任来;就应该记录着他们的详实的键康情况;就应该对他们一生的健康负责。书写详细病历、建立医学健康档案,就是他想民、亲民、爱民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从1987年开始,他每诊治一位患者,都要写出较为详细的记录,包括患者的所在村、性别、年龄、症状与体征、初步诊断、处方及处置等,每2000人次装订一册。30年来,他为患者建立病例达46万余份,共计229本,摞起来有一人多高。通过对病历的建立,他总结出了60岁以上的老人、孕产妇、七岁以下的儿童是重点保护人群。总结出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老慢支、眼病、牙病、残疾、肿瘤九种疾病的重点防治;通过对病历的建立、保存,总结出了当地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9.8%,糖尿病患病率12.6%,冠心病患病率19%,脑卒中60岁以上患病率7.8%.他把自己掌握的数据不仅运用到临床诊治患者,还将这些情况准确的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以便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周松勃常说:“我们来到人世间,不能赤裸裸的来,再赤裸裸的去。人的寿命有长度,但宽度是无限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可贵的。如何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2012年国庆节趁孩子们放假回家,周松勃夫妇向孩子们宣布了一个决定:死后无偿捐献遗体和器官。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境界,为医学献身,用自己的身躯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给予他人生的希望。父母做出这样的决定,三个孩子都想不通。周松勃对孩子们耐心地解释说:”你们是新时代的青年人,要摒弃传统落后的陈旧观念,人死以后,要么掩埋,要么火化,都没有价值,如果死后让遗体的器官移植他人所用,遗体用于医学研究,那可以促进我们国家的医学进步,可以救几条鲜活的生命,那才叫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几句话说得孩子们心服口服。三个孩子眼含热泪,在父母遗体捐赠意向书上签了字,同时,到保定市红十字会办理了相关手续。

30年在人生的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周松勃30年如一日,为乡亲们看病治病,医术赛华佗,把数万人从死神中解救出来,医德高尚被大家誉为农村的白求恩、周善人、爱心医生、乡亲们身边的“120”。一个人一辈子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了,也可以说是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周松勃把乡村医生做到了极致,做到了乡亲们的心坎上,不仅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挑指点赞,同时,也获得了“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特别关注奖”、“中国当代十大风采人物”、2016年5月荣登“中国好人”榜、“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道德模范”等多项殊荣。

对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和荣誉,周松勃显得格外从容和淡定。他说:“为乡亲们解除病痛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使命,没有什么可炫耀的。而党和政府却给了我诸多很高的荣誉,真让我受宠若惊。做为一名乡村医生,做为一名白衣天使,作为一名保定市人大代表,作为一名涿州市人大常委,我要有责任、有担当,要百尺竿头、不辱使命,铭记李克强总理和保定市人大主任马誉峰的嘱托,永远当好一名乡村医生,永远当好乡亲们身边称职的‘120’”。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免费资料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免费资料领取

免费领取

网校内部资料包

立即领取
考试辅导
直播课
【直播回放】2021年基础摸底测试
免费直播|2021年基础摸底测试

直播时间:2月1日

主讲老师:俞庆东

针对人群:所有人群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