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术经久不衰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进步,中医“治未病”的观念非常适合调理中国的体质,医学教育网小编正小保为大家带来“把社区中医馆办成一家“中医院””,快来学习吧!
浙江省宁波市围绕“基层中医化”发展战略,把“中医工作基层化”的重心逐渐落到中医药网络的网底建设上。2015年起,宁波在全省率先设定量化指标创建街道(乡镇)卫生机构星级中医馆,每年评选一批。先后两批评选出街道(乡镇)三、四、五星级中医馆共73家,其中五星级23家。
目前,宁波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设置中医科、中药房,其中设中医馆(中医综合服务区)占93.06%,达到星级标准的中医馆已占半数。宁波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章国平表示,评选街道(乡镇)星级中医馆,旨在打造“基层中医化”升级版。宁波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民介绍,作为星级中医馆中的佼佼者,该市海曙区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领跑宁波五星级社区中医药服务。
中医馆如同“社区中医院”
走进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多人都会感叹,“这简直就像一家‘社区中医院’”。全面的中医医疗服务以及浓郁的中医药氛围确实让这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仿佛是一家中医院。
该中心门诊一层的医疗场所均是“能中会西”的全科医生工作室,实行“一位医生一诊一室”。二层为装潢独具中医药氛围的中医药门诊,用房达390余平方米,设中医大内科,中医眼科、喉科、儿科,针灸科,推拿科,理疗科等。另外,诊室外的走廊用来展示中医药文化,就连候诊区也陈列着常用中草药饮片。
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林平介绍,该中心中医馆建设规模和科室、中药房设置、人员配备、基本设施以及相关保障等,均达到宁波市制定的“五星级社区(乡镇)中医馆”标准,远远超过了国家要求的基层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建设项目的指标要求。该中心推广应用中医非药物治疗的适宜技术达10项以上,2016年,中心门诊78.3万人次,“中治率”达57.47%。
目前,在中医药的显著疗效和服务中心浓郁的中医药氛围引导下,中医药特色医疗服务备受青睐。
“康复在社区”基本实现
西门街道82岁的社区居民邬思奋,患“脑梗”后遗症,因不能走、不能坐,卧床不起,言语不清,5个月前入住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3个月康复治疗后,现在已能独立行走,说话清楚,并能写字画图。老人的家人表示,每天床位费30元,药费五六十元,康复治疗及护理费60元,居民医保可报销92%,一天下来,自费负担仅十多元。康复效果好,对家里的经济压力也不高,他们实在没想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带来这么多惊喜。
中心康复科主任张加先介绍,该中心有6位康复医师组成的服务团队,康复病区50张床位,天天爆满。收治对象主要为中风偏瘫、脑梗后遗症、老年痴呆、高血压、糖尿病等,康复手段以针灸、推拿、贴敷等中医中药方法为主,并设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室,供患者康复训练。
西门街道的社区康复服务除住院康复外,还提供门诊康复和家庭康复两项服务。门诊康复主要为解决不必住院的康复患者的后续治疗问题,每天有医师和康复师接诊;因住院床位紧张,该中心对行动不便的康复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即家庭康复。
便民又有效的中医药康复服务让该中心得以基本实现“康复在社区”的目标。
居民有中医药“家庭医生”
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宁波领先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辖区居民含体质辨识的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9%,建档内容包括定期体检及中医体质辨识信息、健康评估等。健康建档后,实行分类、分级中医药健康管理,对健康人群提供中医药养生保健处方;对亚健康人群进行健康生活指导和中医药健康干预;对儿童、孕产妇及老年人分别实施规范化中医药健康管理,将相关中医药适宜技术融入这类重点人群的“治未病”服务。
同时,该中心所建立中医药“家庭医生制”工作体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为婴幼儿、孕产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65岁以上老人,每年签约1次,今年1~8月完成签约1.7万人,已经是2016年全年的2倍,家庭医生满足签约者方方面面的医疗保健需求,包括提供出诊和随时上门服务。与此同时,该中心门诊楼专设4间中医药“家庭医生工作室”,专为签约居民提供疾病诊疗、日常体检、保健指导和双向转诊等服务。
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药家庭医生,这些只是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的一部分,作为五星级中医馆中的领跑者,该中心让社区居民享受到了方便、有效的五星级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