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弃医改行背后:工作超负荷,收入不高待遇差。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在世界很多地方,医生都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既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医生,作为人们生命与健康的“保护神”,光荣而高尚。
然而,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当下,医生的职业吸引力和社会美誉度出现较大程度弱化。有业内专家估算,国家每年培养数十万名医学生,只有约10万人穿上“白大褂”。除了刚毕业的医学生逃离以外,不少在职医生也在转行,尤其是基层医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中国医师协会曾就医生对子女学医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医生不希望子女学医的比例不断上升:2002年为53%,2004年为63%,2011年为78%.
医学生弃医改行的背后到底折射出哪些深层次社会原因?如何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留住这些“白衣天使”,激励其乐于担当救死扶伤之使命?半月谈记者最近分赴北京、吉林、江苏、河南等地进行了深度调研。
“我妈妈说了,如果我当医生,就打折我的腿!”近期,一名医生的子女在网上发布这样一则帖子,引起人们热议与反思。一些医生为何不愿让子女学医?医学毕业生缘何不愿从医?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主要原因是“三大三低”:投入大、压力大、风险大,收入低、待遇低、安全感低。
学业压力大,工作超负荷“我总感觉自己可能猝死,太累了!”河南某医学院研究生张晨说。这位外科学生当前最大的梦想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我们研究生都被当成住院医生使用,工作强度太大了。我们是24小时值班制,早上8点上班,次日8点下班。一旦遇到有手术,或者是病人出现紧急情况,什么时候下班就很难说了。交班后走出病房大楼,有种虚脱的感觉,脚下都是飘的,头重脚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回到宿舍睡觉。”
从事医学的艰辛是其他许多行业所无法比拟的。医学技术日新月异,医生必须不断充电才能跟上潮流,免遭淘汰。半月谈记者从北京多家三甲医院了解到,要进入这些医院,医生大都需要博士学历,甚至要有留洋背景。工作后,还要继续学习、考试、做课题、写论文……永远也忙不完。
工作超负荷、劳动超强度,是很多医务工作者的现状。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是业内一知名专家,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该院眼科护士王晶雪告诉记者:“医院本来就很忙,赶上魏主任出门诊,更是忙上加忙。魏主任门诊最高纪录是一天看110个病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看到晚上9点。匆匆扒几口凉饭菜后,他接着又去病房了。魏主任在上班时很少喝水,他说水喝多了去卫生间的次数就多了。腾出这功夫,能多看几个病人。”
而类似魏文斌这样工作繁忙的医生,在我国有很多。南京妇幼保健医院一儿科主任曾经一边打着点滴,一边给病人看病。她说:“平时工作非常忙,有时一天都离不开诊室,要看近百个病人,连上十几个小时的班。看着排长队等待看病的家长和孩子,作为医生,我们只有争分夺秒。”
假期少,没时间陪家人,没时间谈恋爱,是很多医生面临的现实困惑。高红是一位外科医生的妻子,她对丈夫的意见越来越大。“连续加班、值夜班是常事,有时在医院一待就是两三天,春节都要在医院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魏冬琳告诉半月谈记者:“医院里的大龄青年越来越多,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时间谈恋爱。和对方定好的约会时间却不能按时赴约,加上交往的圈子很小,谈恋爱的成功率很低。有的谈了一段时间,对方发现我们医生忙得离谱,就渐渐冷淡了。”
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玲表示,很多医务人员非常辛苦,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基层一些医院还要求医生们分担创收任务。在这种种压力之下,很多医学生不愿意从事医生职业,在职医生辞职转行的也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