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关于“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知识点:肾病综合征临床四大特点”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都在关注,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肾病综合征
【考频指数】★★★
【考点精讲】肾病综合征
1.肾病综合征临床四大特点:
①大量蛋白尿;②低白蛋白血症;③高脂血症;④明显水肿。
以上第①、②两项为必备条件。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前儿童,3——5岁为发病高峰。
2.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性+++——++++,持续2周以上;尿蛋白定量≥50mg/(kg·d),2周内3次测定。
(2)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3)高胆固醇血症:血浆总胆固醇>5.7mmol/L。甘油三酯增高,LDL和VLDL增高。
(4)不同程度水肿:多呈凹陷性水肿,程度可轻可重。
上述4项中以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为必备诊断条件。
3.临床分型诊断(常考点)
(1)单纯型肾病:仅具有典型的“三高一低”临床表现者。单纯型肾病对应的病理类型多为微小病变型肾病,多呈选择性蛋白尿,初次激素治疗效果好,常对皮质激素敏感。
(2)肾炎型肾病:除典型的“三高一低”临床表现外,尚具有以下4项肾炎表现中的一项或多项:①2周内分别3次以上离心尿检,RBC≥10个/HPF,并证实为肾小球源性血尿者;②反复或持续高血压,学龄前儿童≥120/80mmHg,学龄儿童≥130/90mmHg,并除外糖皮质激素等所致者;③肾功能不全,并除外由于血容量不足等所致者;④血补体(C3)反复或持续降低者。肾炎型肾病对应的病理类型多为非微小病变型肾病,多呈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对皮质激素耐药或呈部分效应。
4.按病理分型
(1)微小病变型或轻微病变型肾病:最为常见,占80%左右 。
(2)非微小病变型肾病:占20%左右 ,又包括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及其他病理类型。
5.肾病综合征并发症
(1)感染:肾病患儿极易罹患各种感染。其中尤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见。细菌感染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
(2)电解质紊乱和低血容量: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有低钠(最常见)、低钾、低钙血症。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长期低盐饮食,或不恰当的使用利尿剂。导致的低钠血症,患者表现厌食,乏力,嗜睡,血压下降,甚至抽搐等。
(3)血栓形成:NS高凝状态易致各种动、静脉血栓形成,以肾静脉血栓形成常见,表现为突发腰痛、出现血尿或血尿加重。其他如:肺栓塞。
(4)急性肾衰竭:5%微小病变型肾病可并发急性肾衰竭。
5.肾病综合征激素疗法
泼尼松为诱导肾病缓解的首选药物。基本治疗原则:初量足、减量慢、维持久、个体化。
(1)泼尼松治疗疗程
1)短疗程:疗程8周,骤然停药。短疗程病例易复发,国内少用。
2)中疗程:疗程6个月。多用于INS的初次治疗。
3)长疗程:疗程9个月或更长。多用于INS复发的治疗。
(2)泼尼松分阶段治疗实施方法
1)诱导缓解阶段:足量泼尼松2.0mg/(kg·d),最大剂量60mg/d,分3——4次口服,尿蛋白转阴后再巩固2周,尽可能早些改为清晨顿服,分次口服不宜超过2周。一般足量泼尼松最短不少于4周,最长不超过8周。
2)巩固维持阶段:若尿蛋白持续阴性,则以原足量泼尼松1天量隔日晨顿服,继用4——6周。若尿蛋白仍阴性,则骤然停药(短疗程),或者缓慢减量(中、长疗程)。一般每2——4周减量2.5——5mg,至隔日一次1.0——0.5mg/kg后,减量速度更为缓慢,并可小剂量维持(拖尾疗法),直至停药。
(3)激素疗效判断:足量泼尼松治疗8周后,方可进行疗效判断。
1)激素敏感型肾病:以泼尼松足量治疗≤8周,尿蛋白转阴者。
2)激素耐药型肾病:以泼尼松足量治疗满8周,尿蛋白仍≥+++者。包括原发(初治)耐药与继发(再治)耐药。但需排除干扰激素疗效的各种不利因素,如合并感染、过敏、严重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等。
3)激素依赖型肾病:对泼尼松敏感,但连续2次减量或停药2周内复发者。
4)复发与频复发:经糖皮质激素正规治疗后,尿蛋白由阴性转为阳性,且持续3日以上为复发。病程中半年内复发≥2次,或1年内复发≥3次为频复发。
【进阶攻略】
肾病综合征临床特点:三高一低,其诊断标准是核心考点;肾病综合征是为数不多对并发症经常考核的知识点;另外,肾病综合征因临床不能治愈,易复发,所以,激素和免疫疗法也是该知识点经常考察的内容。题目类型多样化。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课程开始招生,现在购买即赠2020年课程提前备考,让你赢在起点!点击进入查看班次详情>>
编辑推荐: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科目34大章节考点汇总(含试题)
以上关于“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知识点:肾病综合征临床四大特点”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的文章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