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助理医师 > 精华问答

中医治疗眩晕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2025-02-08 17:59 正保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聚焦热点●●●——
审核时间>> 审核材料>> 特惠活动>>
社保要求>> 中专报考>> 核心考点>>

中医治疗眩晕时,常选用一些具有调和气血、平肝熄风、健脾化痰等功效的穴位。具体来说,常用的穴位包括:
1.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当枕骨下方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两侧各一)。此穴主要用于治疗因外感风邪引起的眩晕。
2. 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上)。百会穴是督脉的重要穴位之一,对于各种类型的头痛、头晕有良好的疗效。
3.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髌骨下缘向外旁开四横指处)。足三里为胃经的主要穴位,可以健脾益气,对因脾胃虚弱导致的眩晕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 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太溪穴属于肾经,能够滋补肝肾阴液,对于肾虚引起的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5. 内关穴(手腕横纹向上约三寸处,在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能调心安神、理气止痛,适用于心脏功能异常或情绪波动所致的头晕目眩等症状。
6. 太阳穴(眉梢与眼角之间的凹陷中)。太阳穴对于缓解紧张性头痛及轻度眩晕有一定效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如果症状持续不减或者加重,请及时就医并遵医嘱。

题库小程序

距离2025中医技能考试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张钰琪 中医助理医师 《方剂学》 免费试听
    25医师报名现场审核材料

    网校老师 02月21日 16:00-18:00

    详情
    2025年新版教材变动解读

    张钰琪 02月21日 09:00-21:00

    详情
    免费资料
    中医助理医师 备考资料包
    历年考点
    应试指导
    仿真试卷
    思维导图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