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分为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笔试,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模拟题(20)”,希望即将参加中医师承考核的考生可以查漏补缺。
【方剂学】
归脾汤和补中益气汤两方均具有的功用是( )
A.升阳举陷
B.养心安神
C.补脾养心
D.益气养血
E.益气退热
学员提问:补中益气汤好像没有养血的功能吧?
答案与解析:本题答案为D.
补中益气汤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臣以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以增强黄芪补益中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医学教育网原创]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升阳、甘温除热之功。
因此本题答案选D.
祝您学习愉快!
【中医基础理论】
泻南补北的理论基础(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制化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B?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B.
泻南补北法是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
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医学教育网原创]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该证表现为腰膝酸痛,心烦失眠,遗精等。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本法为泻南补北,这是水不制火时的治法。
因此本题答案选B.
祝您学习愉快!
【中医诊断学】
肝火炽盛证的表现应除外下列哪项( )
A.头晕胀痛
B.面红目赤
C.口干口苦
D.胁肋灼痛
E.耳鸣如蝉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E?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E.
肝火炽盛证是指由于肝经火盛,气火上逆,而表现以火热炽盛于上为特征的证候。火热炽盛, 内扰于肝,[医学教育网原创]以胁肋灼痛,口苦而干,或呕吐苦水,急躁易怒,失眠多梦,面红目赤,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肝火炽盛证所表述的都是一派实证,而耳鸣如蝉是虚证,所以不能选择。故答案选择E.
祝您学习愉快!
【中医外科学】
生于下列哪一部位的疔疮最易发生走黄( )
A.项后
B.四肢
C.颜面
D.少腹
E.膻中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C?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C.
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头面乃诸阳之首,火毒蕴结于此,则反应剧烈,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毒邪易于扩散,[医学教育网原创]易成走黄危证。
因此本题答案选C.
祝您学习愉快!
【中医儿科学】
患儿,11个月。早产,生后一直人工喂养,经常泄泻。近4个月来食欲不振,面色晄白,唇舌爪甲苍白,毛发稀黄,精神萎靡,手足欠温,舌淡苔白,指纹淡。检查:血红蛋白:60g/L.治疗应首选( )
A.金匮肾气丸
B.六味地黄丸
C.补肾地黄丸
D.理中丸
E.小建中汤
学员提问:这个题怎么辩证?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C.
本题为胎怯之肾精薄弱证,治法为益精充髓,补肾温阳,方药为补肾地黄丸加减。
建议您先掌握肾精薄弱证的症候,尤其是特征性的表现。
肾精薄弱证—证候:体短形瘦,头大囟张,头发稀黄,耳壳软,哭声低微,肌肤不温,指甲软短,骨弱肢柔,或有先天性缺损畸形,指纹淡。
辨证:本证为胎怯最常见的证型,多见于早产儿,[医学教育网原创]以肾精薄弱,元阳未充为特征。肾主胞胎,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故本证候在形体、肢体、骨骼、耳廓等方面不足之象明显。
因此本题答案选C.
祝您学习愉快!
【中医内科学】
女性,72岁。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哮证发作前打嚏,气短声低,咳痰色白质稀,舌苔薄白,质淡,脉虚大。治宜( )
A.益气固表
B.补肺固卫
C.益气健脾
D.补益肺脾
E.健脾补肺
学员提问:益气固表和补肺固卫这两个有什么区别?
答案与解析:本题答案为B.
本证是肺卫不固证之自汗,治应补肺固卫。
益气固表:主要用于卫气不足,[医学教育网原创]不能卫外而出现的病证,如:自汗,怕风,常易感冒。
补肺固卫:应用范围稍微广一些,不仅有卫气不足,不能卫外的表现,还有肺气不足的表现,如气短声低等。
因此本题答案选B.
祝您学习愉快!
【中药学】
以下哪项不是升浮药物的作用( )
A.发表散寒
B.透疹
C.安神
D.涌吐
E.开窍
学员提问:为什么不是D?
答案与解析:本题答案为C.
凡升浮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如升阳、发表、散寒、催吐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升浮的。凡沉降的药物,[医学教育网原创]都能下行、向里;如清热、泻下、利水、收敛、平喘、止呃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沉降的。
涌吐法是用具有催吐作用的方药或物理刺激方法引起呕吐,治疗痰涎、宿食或毒物停蓄而病位偏上之病证的治法。
安神药多是镇惊安神的药物,多为降。
因此本题答案选C.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编辑推荐】
以上“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模拟题(20)”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更多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核政策咨询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