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执业医师备考开始了,“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结“五邪的致病特点””的内容是精华考点,医学教育网整理如下:
【考点精讲】
1.内生“五邪”,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自身由于脏腑功能异常而导致化风、化火、化寒、化燥、化湿的病理变化。
2.内生“五邪”属内伤病的病机;外感六淫属外感病的病因。
3.风气内动,即“内风”,与外风相对,指脏腑气血失调,体内阳气亢逆而致风动之征的病理变化。包括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
4.寒从中生又称“内寒”,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而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内寒病机多见于心脾肾。
“内寒”的临床特点主要是虚而有寒,以虚为主;“外寒”的临床特点是以寒邪为主,多为实寒。
5.湿浊内生又称“内湿”,指因脾气运化水液功能障碍而引起湿浊停滞的病理状态。
6.津伤化燥:又称“内燥”,指津液不足,各组织器官失其滋润而出现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种脏腑形体官窍,但以肺、胃及大肠为多。
7.火热内生有虚实之分,包括实火和虚火。
【进阶攻略】
外感六淫和内生“五邪”是高频考点,注意重点区别二者的致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六淫中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为暑邪。
【知识点随手练】
一、A1型选择题
1.六淫之中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暑邪
E.湿邪
2.与湿浊内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为
A.肾
B.心
C.肺
D.肝
E.脾
3.久病累及脾肾,以致脾肾阳虚,温煦气化失司,可以形成
A.湿浊内生
B.寒从中生
C.火热内生
D.风气内动
E.津伤化燥
4.寒从中生病机常见的脏腑是
A.肺心肾
B.心脾肾
C.心肝肾
D.肝脾肾
E.心脾肝
【知识点随手练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A1型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D。外感六淫为风、寒、暑、湿、燥、火。内生“五邪”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的说法。
2.【答案及解析】E。湿浊内生,又称“内湿”,是指因脾气运化水液功能障碍而引起湿浊停滞的病理状态。脾的运化失职是湿浊内生的关键,但脾主运化有赖肾阳的温煦气化,故脾肾阳虚亦易导致湿浊内生。
3.【答案及解析】B。寒从中生,又称“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而虚寒内生的病理状态。
4.【答案及解析】B。内寒的病机多见于心脾肾。
以上内容“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结“五邪的致病特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预祝广大考生考试顺利。
- · 2024中医执业医师笔试知识点打卡:易生风动血的病邪是
- · 202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备考重难点梳理:病因—六淫
- · 2023中医执业医师二试冲刺拿分考点<六淫>每日速记
- · 六淫共同致病特点——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易混淆考点
- ·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点精选:中医基础理论-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 ·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科目: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 ·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科目考点:六淫
- · 二试备考宝典!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二试备考《中医基础理论》科目考点速记16-20条
- ·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科目延考/二试高频考点速记26-30条
- ·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生“五邪”知识点:寒从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