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经的中医治疗—中医执业医师必考点”的内容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下:
痛经的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而有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3.湿热瘀阻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或银甲丸。
4.气血虚弱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
5.肾气亏损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1~2天内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面色晦黯,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药: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6.阳虚内寒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润,脉沉。
治法:温经扶阳,暖宫止痛。
方药:温经汤(《金匮要略》)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近期热点】
国家卫健委发布延期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报名现场审核工作的通知
- · 巨变!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官方教材变动情况说明
- · 2024年国家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公布【附下载】
- · 2024中医执业医师拿分必背考点&模拟练习:月经病—崩漏、经行乳房胀痛
- · 2023中医执业医师二试冲刺备考<经行乳房胀痛>考点速记&练习
- · 2023中医执业医师二试冲刺拿分科目:中医妇科学重难点梳理
- ·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模考二期【第二单元】易错题汇总(正确率低于50%)
- ·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模考二期【第一单元】易错题汇总(正确率低于50%)
- ·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笔试考试《针灸学》科目精选考点/考题汇总
- ·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精选考点:针灸学-妇儿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 ·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精选考点:针灸学-督脉腧穴、任脉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