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APP二维码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手机网栏目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卫生资格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 医学教育网  >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精华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寒热错杂-中医内科中级职称辅导

2015-02-28 16:11 医学教育网
|

寒热错杂-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精华相关内容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请广大考生参考。

寒热错杂:

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寒证和热证,呈现寒热交错的现象,称为寒热错杂。寒热借来有上下寒热情杂和表里寒热借杂的不同。

1.上下寒热错杂:

患者身体上部与下部的寒热性质不同,称为上下寒热错杂。包括上寒下热和上热下寒两种情况。上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以膈为界,则胸为上,腹为下。而腹部本身上腹胃脘又为上,下腹膀胱、大小肠等又属下。

(1)上寒下热:患者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寒,下部表现为热的证候。例如,胃脘冷痛,呕吐清涎,同时又兼见尿频、尿痛、小便短赤,此为寒在胃而热在膀胱之证候。此即中焦有寒,下焦有热,就其相对位置而言,中焦在下焦之上。所以属上寒下热的证型。

(2)上热下寒:患者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例如患者胸中有热,肠中有寒,既见胸中烦热咽痛口干的上热证,又见腹痛喜暖,大便稀溏的下寒证,就属上热下寒证。

2.表里寒热错杂:

患者表里同病而寒热性质不同,称为表里寒热错杂。包括表寒里热和表热里寒两种情况。

(1)表寒里热;患者表里同病,寒在表热在里的一种证候。常见于本有内热,又外感风寒,或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的病证。例如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气喘、烦躁、口渴,脉浮紧即是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

(2)里寒表热:患者表里同病,表有热里有寒的一种证候。常见于素有里寒而复感风热;或表热证未解,误下以致脾胃阳气损伤的病证。如平素脾胃虚寒,又感风热,临床上既能见到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瘤的表热证,又可见到大便溏泄,小便清长,四肢不温的里寒证。

寒热错杂的辨证,除了要辨别上下表里的部位之外,关键在于分清寒热的多少。寒多热少者,应以治寒为主,兼顾热证;热多寒少者,应以治热为主,兼顾寒证。

卫生资格考试公众号

距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预计还有

考试时间:
预计2020年5月23日
编辑推荐
免费资料
护士免费资料领取

免费领取

网校内部资料包

立即领取
热点推荐
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辅导课 全新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