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治疗慢性疼痛时,主要依据的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患病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或气血不和所致。因此,在辨证施治方面,首先需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1. 望: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
2. 闻:听取患者的声音及呼吸等情况;
3. 问:询问病史和症状,如疼痛的性质(刺痛、胀痛、隐痛)、部位、时间以及伴随的症状等;
4. 切:通过脉诊了解体内气血状况。
根据四诊收集到的信息,中医会将慢性疼痛分为不同的证型,比如:
- 气滞血瘀型:表现为局部固定性疼痛,夜间加重,舌质暗或有瘀点,脉弦涩。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 寒湿阻络型:患者常感冷痛沉重,遇寒加剧,得温则减,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治法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 肝肾不足型:多见于腰膝酸软无力的疼痛,伴有头晕耳鸣等症状,舌红少津,脉细数或弱。治疗时应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针对不同的证型,中医会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整机体功能状态,促进气血运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调养身体,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利于疾病的康复与预防复发。
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可以配合使用西医药物或其他现代医疗技术,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1. 望: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
2. 闻:听取患者的声音及呼吸等情况;
3. 问:询问病史和症状,如疼痛的性质(刺痛、胀痛、隐痛)、部位、时间以及伴随的症状等;
4. 切:通过脉诊了解体内气血状况。
根据四诊收集到的信息,中医会将慢性疼痛分为不同的证型,比如:
- 气滞血瘀型:表现为局部固定性疼痛,夜间加重,舌质暗或有瘀点,脉弦涩。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 寒湿阻络型:患者常感冷痛沉重,遇寒加剧,得温则减,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治法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 肝肾不足型:多见于腰膝酸软无力的疼痛,伴有头晕耳鸣等症状,舌红少津,脉细数或弱。治疗时应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针对不同的证型,中医会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整机体功能状态,促进气血运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调养身体,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利于疾病的康复与预防复发。
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可以配合使用西医药物或其他现代医疗技术,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学员讨论(0)
                
                
            相关资讯
          
 
                    








 
                    ![[em2_01]](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01.png) 
 ![[em2_02]](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02.png) 
 ![[em2_03]](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03.png) 
 ![[em2_04]](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04.png) 
 ![[em2_05]](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05.png) 
 ![[em2_06]](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06.png) 
 ![[em2_07]](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07.png) 
 ![[em2_08]](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08.png) 
 ![[em2_09]](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09.png) 
 ![[em2_10]](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10.png) 
 ![[em2_11]](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11.png) 
 ![[em2_12]](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12.png) 
 ![[em2_13]](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13.png) 
 ![[em2_14]](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14.png) 
 ![[em2_15]](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15.png) 
 ![[em2_16]](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16.png) 
 ![[em2_17]](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17.png) 
 ![[em2_18]](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18.png) 
 ![[em2_19]](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19.png) 
 ![[em2_20]](https://live.cdeledu.com/web/images/emoji/20.png) 
  
                     
                                 
                                

 
                                 
                    


 
                             
                             
                             
                             
                         
                     
                 
                     
                

 扫一扫立即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