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直播公告

网校老师 02月21日 16:00-18:00
详情
张钰琪 02月21日 09:00-21:00
详情肝硬化是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西 医:
一、西医病因病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毒性肝炎 主要为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重叠感染。
2.慢性酒精中毒
3.血吸虫病
(二)病理:假小叶形成
二、临床表现
(一)分期
临床上将肝硬化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1.代偿期 症状轻,无特异性,可见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厌食油腻,恶心呕吐,右上腹不适或隐痛,腹胀,轻微腹泻等症状。其中以乏力和食欲减退出现较早且突出。
体征多不明显。
2.失代偿期 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两大类临床表现。
(1)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①全身症状:一般情况与营养状况较差,消瘦乏力,精神不振,严重者卧床不起,皮肤粗糙,面色灰暗、黝黑,呈肝病面容,部分有不规则低热和黄疸;
②消化道症状:常见食欲减退(最常见的症状),厌食,勉强进食后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
③出血倾向及贫血:患者轻者发生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皮肤紫癜等,重者可出现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出血、尿血、皮肤广泛出血等;
④内分泌紊乱:男性患者常有性欲减退、睾丸萎缩等;女性患者有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在上腔静脉引流区域出现蜘蛛痣和毛细血管扩张;肝掌。患者面部和其他暴露部位,可见皮肤色素沉着。
(2)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是门静脉高压的三大临床表现。①脾肿大;②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③腹水:腹水是肝硬化代偿功能减退最突出体征,提示已属失代偿期。
肝硬化腹水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最基本因素是门静脉高压、肝功能障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二)肝脏体征
早期肝脏肿大,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晚期缩小、坚硬,表面不平,呈结节状,一般无压痛,但当肝细胞进行性坏死或炎症时可有压痛及叩击痛。
(三)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
2.肝性脑病 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
3.自发性腹膜炎
5.肝肾综合征
6.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 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减少。
2.尿常规 失代偿期有时可有蛋白及管型和血尿。有黄疸时可出现胆红素,并有尿胆原增加。
3.肝功能试验
(1)血清酶学试验: ①血清氨基转移酶: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较显著;
②腺苷脱氨酶(ADA):失代偿期可升高;
③胆碱酯酶(ChE):失代偿期活力下降;
④凝血酶原时间:失代偿期则有不同程度延长。
(2)失代偿期血清胆红素半数以上增高,有活动性肝炎或胆管阻塞时,直接胆红素可以增高;A/G降低或倒置。
(3)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测 血清Ⅲ前胶原肽(PⅢP)、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浓度增高。
4.腹水检查 腹水呈淡黄色漏出液,外观透明。如并发腹膜炎时,比重增高,一般>1.018.
5.免疫功能检查 细胞免疫检查约半数以上患者的T淋巴细胞降低。体液免疫显示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可增高,通常与γ球蛋白的升高相平行。病因为病毒性肝炎者,有关肝炎病毒标记呈阳性反应。
6.影像学检查 X线、CT和MRI、B型超声波、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有助于诊断。
7.内镜检查
8.肝活组织检查 有确诊的价值,可以了解肝硬化的组织学类型、肝细胞损害和结缔组织形成的程度,有助于决定治疗和判断预后。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代偿期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失代偿期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即可确诊。
肝硬化病人应做出病因诊断。
(二)鉴别诊断
主要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肿大、脾肿大、腹水的鉴别。
五、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1)休息
(2)饮食 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而易消化的软食为宜,禁酒。
(3)支持治疗 维持能量补给,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药物治疗
(1)维生素类 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制剂。有凝血障碍者可注射维生素K1.
(2)增强抗肝脏毒性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物。
(3)抗纤维化药物。
(4)抗脂肪肝类药物 胆碱能去除肝内沉积的脂肪。
3.腹水的治疗
(1)限制钠水的摄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利尿剂 目前主张联合用药、小量开始、逐渐加量、间歇给药。用利尿剂以体重每天下降不超过0.5kg为宜。
(3)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4)抽放腹水。
(5)腹水浓缩回输。
(6)腹腔-颈静脉引流。
(7)外科手术治疗 ①门静脉分流减压术;②胸导管-颈内静脉吻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