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针灸治疗急性扭伤时,通常会选择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穴位。根据不同的扭伤部位,选择的穴位也会有所不同。但有一些常用的穴位是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考虑使用的。
1. 阿是穴:这是指患者感到疼痛的具体位置,中医认为直接针刺这些痛点可以快速缓解症状。
2. 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高骨处,对于全身性的急性扭伤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尤其是上肢和头部的扭伤。
3. 曲池穴(手阳明大肠经):在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适用于肩臂部及颈部的急性损伤。
4. 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膝盖下方四指宽处的外侧,对于下肢尤其是膝关节周围的扭伤有良好疗效。
5. 三阴交穴(足太阴脾经):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适用于盆腔和下肢的急性损伤。
6. 太溪穴(足少阴肾经):位于足内侧,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对于脚踝部位的扭伤特别有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来选择最合适的穴位组合。同时,在针灸治疗前后,还应注意对患处进行适当的休息和保护,避免加重损伤。如果疼痛持续不减或者症状加剧,应及时就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1. 阿是穴:这是指患者感到疼痛的具体位置,中医认为直接针刺这些痛点可以快速缓解症状。
2. 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高骨处,对于全身性的急性扭伤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尤其是上肢和头部的扭伤。
3. 曲池穴(手阳明大肠经):在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适用于肩臂部及颈部的急性损伤。
4. 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膝盖下方四指宽处的外侧,对于下肢尤其是膝关节周围的扭伤有良好疗效。
5. 三阴交穴(足太阴脾经):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适用于盆腔和下肢的急性损伤。
6. 太溪穴(足少阴肾经):位于足内侧,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对于脚踝部位的扭伤特别有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来选择最合适的穴位组合。同时,在针灸治疗前后,还应注意对患处进行适当的休息和保护,避免加重损伤。如果疼痛持续不减或者症状加剧,应及时就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学员讨论(0)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