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与脾的关系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如下:
心主血而行血,脾主生血又统血,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是主血与生血、行血与统血的关系。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的生成和运行,以及心血养神与脾主运化方面的关系。
1.血液的生成方面:心主血脉而又生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心血赖脾气转输的水谷精微以化生,而脾的运化功能又有赖于心血的不断滋养和心阳的推动,并在心神的统率下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故曰:“脾之所以能运行水谷者,气也。气虚则凝滞而不行,得心火以温之,乃健运而不息,是为心火生脾土”(《医碥.五脏生克说》)。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则心血充盈;心血旺盛,脾得濡养,则脾气健运。所以说:“脾气人心而变为血,心之所主亦借脾气化生”(《济阴纲目》引汪琪语)。
2.血液运行方面:血液在脉内循行,既赖心气的推动,又靠脾气的统摄,方能循经运行而不溢于脉外。所谓“血所以丽气,气所以统血,非血之足以丽气也,营血所到之处,则气无不利焉,非气之足以统血也,卫气所到之处,则血无不统焉,气为血帅故也”(《张聿青医案》)。可见血能正常运行而不致脱陷妄行,主要靠脾气的统摄。所以有“诸血皆运于脾”之说。
3.神志活动:心藏神,在志为喜;脾藏意,在志为思。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赅意志……思动于心则脾应”(《类经.脏象类》)。五脏藏神,心为主导。人身以气血为本,精神为用。血气者,身之神。心生血而主血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生血而又统血。血为水谷之精气,总统于心而生化于脾。血之与气,一阴一阳,两相维系,气能生血,血能化气,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气血冲和,阴平阳秘,脾气健旺,化源充足,气充血盈,充养心神,则心有所主。心血运于脾,心神统于脾,心火生脾土,脾强则能主运化,而生血统血。因此,心与脾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功能失调,以及运化无权和心神不安等,形成心脾两虚之候等。
- · 阴阳如何影响脏腑?
- · 忧思过度主要影响哪两脏?
- · 自汗通常与哪些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 · 【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刷题—气血两虚的病变多见于哪两脏
- · 高血压病导致死亡并发症?2023中西医执业考生考试练习题
- · 五行学说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
- · 2022年《中医妇科学》中西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月经的生理】
- · 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特定穴-背俞穴”歌诀速记
- · 中医学基础:2022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五脏之间的关系】
- · 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经典》科目考点速记1-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