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糖不耐受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主要原因是人体小肠中缺乏足够的乳糖酶(Lactase),这种酶负责分解食物中的乳糖。当摄入含有乳糖的食物或饮料时,如果体内的乳糖酶不足以将乳糖分解成可以被吸收的单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未被消化的乳糖就会进入大肠,在那里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其他副产品,导致一系列症状如腹胀、腹泻、腹部绞痛等。
乳糖不耐受的原因主要包括:
1.先天性缺乏:少数新生儿从出生起就可能因为遗传原因而无法生产足够的乳糖酶。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2.原发性减少: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自然产生的乳糖酶量会逐渐减少,导致成人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现象。
3.继发性缺乏:某些疾病或条件(如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可以损害小肠黏膜上的乳糖酶产生细胞,从而引起暂时性的乳糖不耐症。一旦原发病得到治疗,乳糖酶水平通常能够恢复正常。
了解这些信息对于执业中药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他们在为患者提供饮食建议或推荐补品时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要。例如,在给有乳糖不耐受症状的病人开处方或者提供建议时,应避免使用含有乳制品成分的产品,并寻找合适的替代方案。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