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
区卫生计生委拟定的《天津市河东区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17年4月18日
天津市河东区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
河东区卫生计生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卫生计生委拟定的天津市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7〕12号)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促进我区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卫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功能完善、特色优势明显、方便可及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河东区中医医院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能够开展6类4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并选择不少于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向基层推广,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能够提供6类10项、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能够提供4类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基本满足基层群众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预防、医疗、康复、保健服务需求。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慢性重点病种中医社区健康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托家庭责任医生实现我区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基本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打造一支以正高级专家和博士人才为核心、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硕士人才为骨干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中医药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与健康宣传,实现中医药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的全方位覆盖。
到2030年,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服务质量,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中医药需求,打造河东区中医药服务品牌。河东区中医医院实现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病房床位300张以上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中医药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建立一支以国务院特贴专家和国家级名老中医为核心、正高级专家和博士学者为骨干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居民中医健康文化素养大幅度提升,中医药常识知晓率和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90%。实现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生态绿色发展、包容开放发展和人民共享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切实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1.进一步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平台,医联体建设为纽带,河东区中医医院、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为龙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为骨干,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中医诊所、中医门诊部、中医坐堂医为网底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实现河东区卫生计生委与所有天津市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医联体签约。河东中医医院建成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并将其打造成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附属医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促进社会办中医加快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优先举办儿科、精神(心理)科、妇科、外科、骨伤、肛肠等非营利性中医专科医院,发展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鼓励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在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病房,在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行政审批局
2.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建立完善10条中医临床路径。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依托国家和省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平台,建立河东区中医药重点专科,至少设立5个区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和2个国家或市级重点专科,形成由国家或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区级重点专科组成的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体系。创新中医医院服务模式,继续深入推进河东区中医医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均达到天津市示范国医堂建设标准。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依托河东区中医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地,每年向基层推广2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非药物疗法的特色和优势。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与监督检查,建立河东区中药饮片检验中心。推动融入中医药内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将中医药服务管理纳入居民健康档案,提升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委
3.促进中西医结合。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搭建河东区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平台,增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发挥中西医结合平台支撑作用,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加强基层非中医类医务人员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方法培训推广,提升基层运用西医和中医两种手段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建立和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制定西医学习中医的管理制度和鼓励政策。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委、人力社保局
4.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天津市相关政策,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落实中医医疗执业人员资格准入、执业范围和执业管理制度改革政策,对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所、门诊部,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保证社会办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行政审批局
5.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配合天津市中医饮片、诊断等数据标准建设实施。通过推进全市统一的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功能规范和技术标准,全面提升我区中医信息化建设水平。并依托天津市中医药信息化平台,逐步实现区属机构间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交换共享。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通过移动终端提供中医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个人健康信息查询等便捷服务。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新技术,探索中医药养生、健康管理等中医服务新应用发展。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委
(二)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1.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天津市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立河东区中医治未病中心,在河东区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指导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提供简便适宜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提升我区医疗机构治未病能力,拓展治未病服务领域。开展中医特色社区健康管理,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为一体的中医社区健康保障模式。加强中医养生保健宣传,通过宣传栏、健康咨询义诊等活动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推广太极拳和八段锦、五禽戏等健身运动。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委、体育局
2.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依托天津市中医治未病质控中心工作机制,完善我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内容,每年至少举办6次中医三伏贴、三九贴、膏方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方法的培训。加快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特点鲜明、专业突出的人才队伍。通过中医养生保健沙龙、中医健康咨询、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等形式,实现中医养生保健团队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术的全方位覆盖。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委、人力社保局、区政府办、科委、教育局
3.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机制,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的快速就诊绿色通道。积极推进居家养老中医药服务,通过家庭责任医生签约,面向老年人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技术协作,定期派送中医医师为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建设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养老机构。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委、民政局
(三)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
1.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健全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和三级甲等中医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每年至少组织3名学生进行拜师,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提升师承教育水平。以河东区中医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为契机,全面系统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培养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10人以上。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委
2.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加强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建设,组建2个基层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开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率达到100%,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完善天津中医药大学河东区临床实习基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大学特聘临床教授达到10人以上、年接收学生达到300人以上。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鼓励毕业生、离退休老中医药专家、在职在岗中医药人才到基层服务。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委、人力社保局
(四)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1.弘扬中医药文化精髓。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宣传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和理念,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建立中医药文化宣传区,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大力倡导“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每年组织医务人员到天津中医药大学生命意义展馆、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津门医粹博物馆等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进行学习,形成良好行业风尚。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委
2.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落实天津市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丰富传播内容和方式,每年至少刊登4次中医药文化内容的宣传栏,开展5次中医药咨询活动,举办6次中医药文化讲座。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队伍,定期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和家庭进行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加强中医药文化全媒体传播平台建设,促进中医药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出版、体育健身等有效融合,每年至少提供6种中医药内容的健康教育文字资料,播放3种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打造优秀中医药文化品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2项中医药项目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委、文明办、文化旅游局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统筹协调、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建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的长效协作机制,推进我区中医药稳步发展。不定期举行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定期总结经验成效,向区政府汇报工作进展。
责任单位:各有关部门
(二)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结合国家和市中医药标准化发展形势要求以及我区实际情况,落实重点领域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疗效评价标准和中药质量标准。依托市中医药监督体系和中医药监督信息平台,及时对我区中医药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全力配合市中医药健康服务认证管理工作,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委
(三)加大中医药政策扶持力度。细化落实我市对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制定并实施河东区中医医院差别化的绩效考核等政策,建立维护公益性、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河东区中医医院运行新机制。加强临床路径推广应用,严格执行我市制定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继续实施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政策。根据我市统一部署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进一步增加中成药品种数量,不断提高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质量。区人民政府要在医疗专项规划中统筹考虑中医药发展需要,扩大中医医疗、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用地供给。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委、人力社保局、发展改革委、规划分局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中医药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深化中医住院医师、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培训质量。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岗位设置,加快培养中医药健康服务行业技能人才。探索建立适应中医医师执业分类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加大中医药人员招聘力度。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委、人力社保局
(五)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市卫生计生委对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要求,在天津市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下,推动我区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加强中医药大数据应用。加强河东中医医院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中医医院信息系统水平。根据我市中医药综合统计网络直报体系建设部署和要求,做好我区中医药信息统计体系和制度建设。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委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完善各部门长效协作机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对中医药投入政策落实情况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区人民政府的主导作用,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中医药发展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完善落实政策措施的考核评估和监督检查机制。
(二)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创新中医药管理模式,理顺中医药管理体制,健全我区中医药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切实加强中医药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加强沟通交流、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工作合力。
(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知识和“大医精诚”的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不断扩大中医药文化影响力。采取丰富多样的科普宣传形式,推动中医药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努力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
以上分享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想了解更多医学考试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