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州市焦村镇梁窑村卫生室,几十年来,只有一位乡村医生,他就是72岁高龄的王君医生。本该退休颐养晚年的他,由于一直没人接替,依然奔波在村间的山路上,出诊看病。
“早喊早到,晚喊晚到,跑的可快,没有不去的。”“晚上,半夜喊门他也开。”村民对王君医生赞不绝口。
1966年,刚毕业的王君,经村党组织推荐,参加临汝县赤脚医生培训开始,50多年来一直担任梁窑村乡村医生。
他立足农村,在生育他的土地上,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荣获汝州市十佳乡村医生,汝州市优秀乡村医生等荣誉。
“你说具体有啥突出事迹?反正咱不怕苦,不管刮风下雨,只要他们喊咱看病,几个自然村,最远的花榆树口村,半夜也去。打电话说,孩子发烧,没法出去,咱就去了。”
提起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点点滴滴,王君认为干这个职业,就是为大家服务的,虽然辛苦,毫无怨言。
回忆起以前的事,有一件他至今记忆尤新,甚至为了此事还受到父亲的斥责。
王君说:“那天我有病了,在家发着烧,吃着药。人家跑上去(家)喊我去看病,我实在难受,有点不想去。俺老父亲骂我,人家来了,你发着烧不去?我起床来去了,啥也没说。”
王君家住在紫云山口里面,离诊所比较远,为方便大家就医,经常住在诊所里。
“早上回家,喝碗稀饭,来拿点馍,不回家了。中午晚上,吃住在这里,我没法回家。”王君说,“有一次回家,在家睡,还没睡好,诊所这儿,又打电话,老关紧你得来,半夜还得来,弄过这,因此我住这里。”
有一年冬天,下着大雪,住在花榆树口的八九十岁的村民靳兰花病了,叫他出诊,病人家离诊所有6里多路,他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就走着去了。
“我跳着雪去给她挂针,第二天又去挂针,雪没化,俺孩子看不过去,开着车送我去,到他家那里,有个上坡,路老滑上不去,车都拐不回来了。”
干乡村医生,收入不多,但是非常辛苦,没有一定的毅力,还真难撑下去。
“农村这乡村医生比较苦,他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到现在,我这么大年纪了,晚上喊(看病)你不起来?晚上喊了,到这里取点药。有那病人起不来了,还得到他家去,到他家去看看,有时带点药用不上,拐回来再取。乡村医生就是这。”
王君医生善于学习,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2004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市全面铺开,为居民建立建康档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都需要一点一点的录入电脑,对于已经60多岁,从来没有摸过电脑的人来说,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我也是学着用着,特别是那微机操作那,开始也确实作难,我都攒多大劲学,只要给我说,我都留心记。”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不仅掌握电脑的常用操作,有时候还对同行进行指导。卫生室不仅设立宣传栏,办理健康黑板报,还入户发放宣传资料,自己购买便携式小电视,向居民宣传健康知识,针对慢病病人,踏踏实实入户进行随访。
他工作起来,不甘落后,总是想尽办法赶上先进、向一流看齐。
梁窑村村主任刘政宾说:“咱这个村,诊所这方面,王医生一直做的很好,咱村的人都很认可,公共卫生方面,包括医疗方面,老中医了,大家都认可。”
焦村镇现有16所村卫生室, 执业村医33人,服务人口约2万6千人。乡村医生年满65岁就可以退休,安享晚年了,可梁窑村卫生室只有他一位医生,为了村子里父老乡亲的身体健康和病情,他主动向上级申请继续执业,放弃每月的退休补助,他勇于承担起全村的医疗、公共卫生工作,每年,接诊病人都达近千人次。
“眼前,也没别人愿意来这儿干,我想我身体也允许我干,我只要能胜任,就一直干下去。担心的是,年纪大了,一旦我工作不胜任,村民的健康谁来看。”
由于村卫生室正在筹建,为方便村民就医,他在村口交通方便处,自己掏钱租用别人的房屋,建立卫生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七十多岁的老年人,每天在看病后,还要学习打字。操作电脑,尽心尽责为新农合报销,公共卫生服务。
焦村镇卫生院院长王武超也为的精神感动:“王君大夫 从医50余年来,扎根山村,数十年如一日,走村串户,默默奉献,不论春夏秋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身为七十多岁的老人,仍然肩负全村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信任,他的行为值得我们称赞、值得我们学习。”
据了解,目前,梁窑村的标准化卫生室筹建,经焦村镇政府、卫生院及村两委会共同努力,新的标准化卫生室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将会大大改善该村村医执业环境,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
“在有生之年,只要允许,只要胜任,就继续干下去,把这点余力贡献给梁窑村的父老乡亲。”
王君医生也希望有人来接替他的工作,希望有人为梁窑村的1600多口村民卫生保健服务。我们为乡医王君的精神感动,也为乡村医生后继乏人而担忧。相信我们的政府一定会想办法尽快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