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临床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节、赛前状态
1概念
2赛前状态的特征及产生机理
3赛前状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调节
第二节、准备活动
一、准备活动的作用
提高代谢水平,使体温上升
提高循环、呼吸等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
促进参与运动有关中枢间的协调
可调节赛前状态,使大脑皮层兴奋性处于适宜水平
二、如何做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量和强度与个体差异、项目差异、季节气候等存在差异
第三节、进入工作状态
1、概念
2、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原因
3、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
第四节、稳定状态
一、真稳定状态
在进行亚极量运动时,摄氧量可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运动中主要依靠有氧供能,这时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水平所处的稳定状态成为真稳定状态。
真稳定状态下的运动可维持很长时间。
二、假稳定状态
当运动的需氧量超过人体实际摄氧水平时,尽管呼吸与循环系统的机能活动已达到很高水平,但机体摄入的氧量仍满足不了需氧量的要求,在这种缺氧的条件下无氧酵解参加供能,使乳酸大量产生。这时虽然各项生理机能仍表现为稳定状态,但因氧的供应不能满足运动的需氧量,故称为假稳定状态。
假稳定状态下进行运动会使人感到吃力,不能坚持很长时间。
第五节、疲劳
一、疲劳产生的原因
1、“衰竭”学说
2、“堵塞”学说
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4、“保护性抑制”学说
5、“突变”学说
二、疲劳产生的部位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部位通常划分为中枢和外周两个部位。
三、判断疲劳的方法
1、生理学指标测定
2、运动医学检查
3、教育学观察与自我感觉
第六节、恢复过程
一、恢复过程的阶段性
二、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的程度和出现的早晚和所从事运动的运动量有密切关系。
三、促进工作能力恢复的几种措施
1、整理活动
2、营养
3、物理方法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