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北京正保医教科技有限公司

苹果版本:8.7.0

安卓版本:8.7.0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正保医学教育网医师资格_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热门资讯,实时推送
Yishimed66
正保医学教育网医师资格_微信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免费直播,订阅提醒
微信扫码即可关注
正保医学教育网医师资格考试指导老师
考试指导老师
备考规划,专属指导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
正保医学教育网_官方抖音号
官方抖音号
分享更多医考日常
抖音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临床技能实操训练营

临床执业医师《心理学》高频考点: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2019-04-07 10:19 来源:
打印
字体:

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开始,如果可以把握住考试命脉,抓准考点复习,考试分数将会直线上升,对取证十分有利。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临床执业医师《心理学》高频考点: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内容,请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学习。

1.心理应激与应对

(1)心理应激定义: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时,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而脱离困境,所伴随着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也称应激状态。心理应激是指人对外界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认识评价后,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2)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应激的结果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前者有利于促进身心成长,维系健康;后者持久或过强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的、生理的和社会功能障碍,甚至引起疾病。

过强的持久的失助抑郁和孤独使副交感神经、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障碍,容易产生哮喘、溃疡病、皮肤病、肿瘤等。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心理防御机制

1)自恋型(精神病性):例如,否认机制是指完全否认现实,采取“ 眼不见为净”。

2)神经症型:①转移机制是指对某人情感转移到他人身上,采取“ 迁怒于人”,心理治疗中的移情是特例;②合理化机制是为摆脱痛苦而给自己找理由,采取“知足常乐”或“傻有傻福”的想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机制,还有“酸葡萄机制”和“甜柠檬机制”;③反身形成机制是将不能表达的冲动采用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现,采取“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策略。

3)不成熟型:①退行(化)机制是采用幼儿时策略应对现实挫折,如“已经不尿裤的孩子又像幼儿一样尿裤,是为了让妈妈照顾”;②幻想机制,如做“白日梦”和“灰姑娘的故事”。

4)成熟型:①升华机制:如孔子著《春秋》;②幽默机制有益于摆脱窘境;③潜抑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所有防御机制要先经过压抑,表现为将痛苦“ 忘了”。

(4)应激源的种类

1)躯体性应激源:躯体性应激源是指对人的躯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刺激物,如过高过低的温度、强烈的噪声、酸碱刺激、不良食物、微生物等。这一类应激源是引起生理反应的主要刺激物。

2)心理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是指来自自身的紧张性信息。例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心理性应激源通常是外界刺激物作用的结果,如心理冲突往往在人际关系出现困难或发生目标冲突时存在。心理冲突的主要形式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3)社会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样式或风格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或适应的事件或刺激。所谓生活风格,是指组成个人的日常生活方式的许多“经验和事件”。社会性应激源包括重大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日常生活困扰、工作相关应激和环境应激源等。

(5)应激的心理反应

1)认知反应 轻度的应激状态有助于个体增强感知能力,活跃思维。但强烈的应激状态会对认知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如感觉过敏或歪曲、思维或言语迟钝或混乱、自知力下降、自我评价降低等现象。在急性应激状态或某些神经症患者身上可以看到上述症状。

2)情绪反应 应激可导致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焦虑是心理应激时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提高人的警觉水平,促使人以适当的方式应对应激源,有利于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过度的焦虑会破坏个体的认知能力,使人难以作出符合理性的判断和决定。

3)行为反应 坎农认为,应激时个体的行为表现为或“战”或“逃”两种类型。“战”表现为接近应激源、分析现实、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逃”表现为远离应激源的防御行为。此外,还有一种既不“战”也不“逃”的行为,称为退缩性反应,表现为顺从、依附和讨好,与保存实力和安全需要有关,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适应不良的行为性应激反应包括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等。

4)自我防御反应 指借助于自我防御机制来应对环境的挑战,将自己与环境刺激的关系稍作调整,以减轻应激所引起的紧张和内心痛苦。

2.心身疾病的概述

(1)心身疾病的定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是器质性,非心理障碍和情绪不良)。

心身反应是指心理因素引起的暂时的生理反应。

心身障碍是指长期心理刺激引起躯体功能持久性变化,但并不伴有器质性变化。

(2)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1)有躯体症状、体征和化验检查证明确有器质性病变。

2)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与症状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与上述改变构成因果关系。

3)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和理化、生物学因素引起的疾病。

4)用单纯的生物医学的治疗措施收效甚微。

(3)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

1)确定躯体症状

2)寻找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3)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

4)关注疾病症状与心理应激反应的相似性

3.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发生

(1)情绪与心身疾病

情绪是脑的功能,也可以通过脑来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从而调节机 体各器官的活动。如消极的情绪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病程和转归都起着不良的作用。过强的持久的紧张和焦虑:使交感神经-肾上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垂体-甲状腺系统活化。容易产生高血压冠心病等。

(2)人格与心身疾病

什么人患病,什么时候患病,与人格因素有关。人格也可通过经常的影响心境、情绪认知方式等对生理活动产生持续的影响,发生心生疾病。

(3)社会环境与心身疾病

紧张、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方式易导致心血管疾病、车祸、自杀。焦虑情绪、压抑情绪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心理因素。生活事件如丧偶,近亲死亡、离婚等是癌症发生的主要心理因素。

上文关于“临床执业医师《心理学》高频考点: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的关于考试资料的文章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临床执业医师辅导精华栏目!目前新课已经更新啦,点击免费试听课程>>

题库小程序

  • 距2025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还有?
医师资格公众号
关注考试动态
发布考情动态
考试复习指导
免费1V1咨询考试条件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 辅导课程
2024中医医师入学摸底测试解析

张钰琪老师 2024-02-27 19:25--21:00

回看
2024医考报名后如何安排复习时间

张钰琪老师 2024-01-30 19:25--21:00

回看
2025年备考方案,供你选!
精品题库
  • 密题库
  • 题库小程序
  • 医考爱打卡
临床执业医师密题库
上千道典型习题
仿真密卷 3
仿真历年考点题
专业题目解析
原价:¥199
复购¥159.2
查看详情
医学题库小程序
正保医学题库

· 每日一练 巩固提升

· 仿真试卷 实战演练

· 组队刷题 互相激励

查看 更多免费题库
医考爱打卡
医考爱打卡

· 每天一个知识点

· 配套精选练习题

· 随时记录打卡心情

查看 更多免费题库
图书/资料
  • 精品图书
  • 免费资料
  • · 考点回顾
  • · 考情分析
  • · 备考建议
  • · 思维导图
  • · 基础测评
  • · 高频考点
立即领取
学习社区
  • 备考交流
  • 微信
  • 视频号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共同进步!
寻找学习搭子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