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关于“全国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三单元80条重点知识梳理”的内容,相信很多考生近期都在关注,为了帮助广大临床执业医师考生顺利应试,医学教育网老师特整理总结了80条考点,详情如下:
1.食管癌中晚期临床表现:进行性吞咽困难。
2.食管癌的诊断:纤维胃镜+活检是确诊食管癌的首选方法。
3.B/A型胃炎的鉴别
4.胃溃疡 GU——餐后痛:餐后约1小时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补充:进食——疼痛——缓解。
5.十二指肠溃疡 DU——饥饿痛:疼痛在两餐之间发生,持续至下餐进食后缓解;部分在午夜发生(夜间痛)。补充:疼痛——进食——缓解。
6.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针对病因:根除Hp——彻底治愈的关键,Hp根除——四联疗法,PPI、胶体铋(都选)+两种抗生素,PPI(如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胶体次枸橼酸铋)。
7.消化性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切除胃远侧2/3~3/4,包括幽门和部分十二指肠球部。吻合口径3~4cm左右。①毕Ⅰ式:术后将残留胃直接和十二指肠吻合;②毕Ⅱ式:术后将残留胃和上端空肠吻合,十二指肠残端缝合。
8.消化性溃疡术后并发症
(1)术后早期并发症
1)术后出血:出血若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多系术中止血不确切;若发生于术后4~6天,多由于吻合口黏膜坏死而出血;若发生于术后10~20天,多由缝线处感染、腐蚀血管所致。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表现类似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表现,需立即手术治疗。
3)术后肠胃壁缺血坏死、胃肠吻合口破裂或漏:多发生于术后5~7天,突然有局限性腹膜刺激征表现,或者腹部X线立位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则可明确诊断。
4)术后梗阻:①输入袢梗阻:又分为两种。急性输入袢梗阻,属急性闭袢性梗阻,可发生肠段坏死穿孔,主要表现有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物不含胆汁,上腹部常可扪及肿块,需手术治疗;慢性不完全性输入袢梗阻,症状长期不能自行缓解时,可手术。②吻合口梗阻:多因吻合口过小、水肿或内翻过多所致,首先行胃肠减压,消除水肿,通常可以缓解,若上述治疗失败,需再次手术。③输出袢梗阻:主要表现上腹部饱胀,呕吐物含胆汁,X线钡餐有助于诊断,如不能自行缓解,应手术处理。
5)术后胃瘫
(2)术后远期并发症
1)倾倒综合征
2)碱性反流性胃炎:碱性肠液反流至残胃,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表现为胸骨后或上腹部烧灼痛、胆汁性呕吐、体重减轻三联征。一般抑酸剂无效,多采用保护胃黏膜、调节胃动力等综合治疗。
3)吻合口溃疡
4)营养性并发症:①营养不足,体重减轻:应针对病因,调节饮食,少食多餐,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食谱,补充维生素。②贫血:胃大部切除使壁细胞减少,分泌盐酸和内因子减少,胃酸不足可致缺铁性贫血,可给予铁剂治疗;内因子缺乏可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给予维生素B12、叶酸等治疗,严重者可给予输血。③腹泻与脂肪泻。④骨病。
5)残胃癌:指因良性病变施行胃大部切除术至少5年后发生在残胃的原发性癌,需再次手术做根治切除。多数发生于手术后10年以上。
9.胃癌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者,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称为早期胃癌。
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称为小胃癌。
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称为微小胃癌。
一点癌:胃镜黏膜活检组织中查见癌,但切除后的胃标本虽经全黏膜取材未见癌组织,称为一点癌。
10.肝硬化病理改变——3个特点:①广泛的肝细胞坏死;②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③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硬化标志性病理特征。
11.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门静脉的交通支“4”:①胃底-食道下段交通支;②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③前腹壁交通支;④腹膜后交通支。
12.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肝性脑病自轻微的精神改变到深昏迷分为5期:
0期(潜伏期):无行为、性格的异常,无神经系统病理征,脑电图正常,只在心理测试或智力测试时有轻微异常。
1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可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
2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异常为主。定向力、理解力均减退,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也较常见。此期患者可出现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及Babinski征等阳性体征。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改变。
3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大部分时间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脑电图有异常波形。
4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浅昏迷时,对痛刺激和不适体位尚有反应。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瞳孔常散大。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脑电图明显异常。
细菌性肝脓肿起病较急,主要症状是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和肝大,伴有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和周身乏力。
13.原发性肝癌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1)肝区疼痛 半数以上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
(2)肝大 为中、晚期肝癌最常见的主要体征。肝大呈进行性,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平呈大小结节或巨块。
(3)黄疸 一般在晚期出现,可因肝细胞损害所致,或由肿块压迫或侵犯肝门附近的胆管,或癌组织和血块脱落引起胆道梗阻所致。
(4)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主要表现为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等。晚期可出现恶病质表现。
(5)转移灶表现 如发生肺、骨、脑等转移,可出现相应症状。
14.肝癌首选影像学检查是B超,最有价值影像学检查是增强CT。
15.放射性免疫法测定持续血清AFP≥400μg/L,或逐渐升高、持续不降,或>200μg /L持续8周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胎胚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
16.胆囊结石体检:右上腹压痛,可有不同程度右上腹肌紧张,Murphy征阳性,肝区叩痛。确诊常依靠影像学检查,首选超声检查,准确率达96%。
17.胆囊切除术适应证:①结石数量多及结石直径≥2~3cm;②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③伴有胆囊息肉≥lcm;④胆囊壁增厚(>3mm)即伴有慢性胆囊炎。
18.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即腹痛、寒颤高热、黄疸。
19.Reynolds五联症:腹痛、寒颤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20.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腺泡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实质的自身消化,引起炎症的级联反应,导致胰腺水肿、充血、出血,甚至坏死,可由多种病因导致。临床以急性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
21.急性胰腺炎
(1)血清淀粉酶: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可确诊。
(2)尿淀粉酶:12~14小时升高;持续1~2周。
(3)血清脂肪酶:24~72小时后上升,持续7~10天——就诊较晚者。22.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血容量。
3)早期采用全胃肠外营养。
4)对胰腺有较好渗透性的抗生素:亚胺培南,喹诺酮类,联合抗厌氧菌药(甲硝唑)。
5)抑制胰酶分泌。
6)抑制胰酶活性:仅适用于重症胰腺炎早期。
(2)手术治疗
23.胰腺癌的临床表现:最常见:腹痛、黄疸和消瘦,黄疸是胰头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呈进行性加重。查体时可扪及囊性、无压痛、光滑并可推移的胀大胆囊,成为Courvoisier征。
25.急性阑尾炎=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26.其他可协助诊断阑尾炎的体征
1)结肠充气试验:压住左下腹部,另一手反复压迫近侧结肠,双手交替向近端按压,把气体推向盲肠,冲击盲肠刺激炎性阑尾,引起右下腹痛者为阳性。
2)腰大肌试验:左侧卧位,使右下肢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说明阑尾为盲肠后位,靠近腰大肌前方。
3)闭孔内肌试验:仰卧位,屈曲右髋并被动内旋,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说明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4)直肠内触痛:直肠指检直肠右前壁有触痛,提示阑尾位于盆腔或炎症已波及盆腔,如有直肠膀胱隐窝处积脓,直肠前壁不仅有触痛且有饱满感或波动感。
27.肛裂典型的临床表现:疼痛、便秘和出血。局部检查发现肛裂“三联征”,即肛裂、前哨痔和齿状线上相应的乳头肥大时即可确诊。
28.肛裂=排便时伴有剧痛+二次疼痛伴中间间歇期+大便表面带有鲜血。
29.肛裂最好发部位是后正中线,截石位6点。
30.内痔主要表现为出血和脱出,无痛性间歇性便后鲜血是其常见症状。
31.内痔好发部位截石位3、7、11点。
32.肛瘘=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排出脓性分泌物
33.斜疝:儿童、青壮年——突出于腹股沟管——进入阴囊——梨形——易嵌顿——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
34.直疝:老年——突出于直疝三角——不进入阴囊——基底宽——半球形——不易嵌顿——压住深环,疝块仍能突出。
35.股疝: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的突起。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有时并不完全消失。咳嗽冲击感也不明显,较易嵌顿和绞窄。
36.斜疝临床病理类型 有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疝及滑动性疝五种类型。
(1)易复性疝 是指平卧或用手推送,疝内容物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类型。
(2)难复性疝 是指疝内容物反复突出致疝囊颈因摩擦而产生粘连,使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
(3)嵌顿性疝 当疝环狭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疝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疝或箝闭性疝。
(4)绞窄性疝 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此时肠系膜动脉搏动消失,肠壁逐渐失去其光泽、弹性和蠕动能力,最终坏死变黑。如为部分肠管壁被嵌顿,未发生完全性肠梗阻称Richter疝;如小肠憩室(常为Meckel憩室)被嵌顿则为Littre疝。
37.贫血的类型
38.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骨髓象和骨髓铁染色降低--最可靠。骨髓象以红系为主,“核老浆幼”。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是体内储备铁的指标—最敏感。
39.巨幼细胞贫血实验室检查:骨髓象“核幼浆老”;叶酸、维生素B12测定减低。
40.确定溶血性贫血病因的实验室检查
①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阳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②红细胞渗透性脆性实验阳性---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③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阳性---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
④蔗糖溶血试验及酸溶血(Ham)试验阳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41.白血病起病急缓不一,急者常以高热、感染、出血为主要表现,缓慢者以贫血、皮肤紫癜起病。骨髓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骨髓NEC的≥30%(WHO分型规定骨髓原始细胞≥20%),可出现裂孔现象。少数患者呈低增生性白血病。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常有形态异常,Auer小体见于AML。
42.骨髓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1)髓过氧化物酶(MPO):AML(+~+ + + );AL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2)糖原染色(PAS):AML(-)或(+),弥漫性淡红色或细颗粒状;ALL(+)呈块状或粗颗粒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或(+),弥漫性淡红色或细颗粒状。
(3)非特异性酯酶(NSE):AML(-)或(+),不被NaF抑制;AL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可被NaF抑制。
43.ALL化疗方案:VP(长春新碱、泼尼松),儿童缓解率80%~90%,成人50%。成人常用VDP(VP+柔红霉素)或VDLP(VDP+左旋门冬酰胺酶)。
44.AML:标准诱导缓解方案为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此外还有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M3型(APL)使用全反式维A酸和(或)砷剂治疗。
45.成分输血:
浓缩红细胞:各种失血、慢性贫血及心功能不全者;
悬浮红细胞:急性失血、慢性贫血,大多情况下可选择;
洗涤红细胞:因输血而发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
少白红细胞:预防非溶血性发热;
血小板制剂:用于再障、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低下者;
辐照血液成分:血液经过γ射线或X射线照射后,其中的淋巴细胞被灭活,而其他血液成分仍保留活性。其主要适用于有免疫缺陷或有免疫抑制以及接受Ⅰ、Ⅱ级亲属血液的患者输血,或者HLA配型血小板的患者输血。凡是含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和粒细胞,均需要辐照。
46.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检查
(1)自身抗体
1)抗核抗体(ANA):几乎见于所有SLE患者中,但特异性低,阳性只能提示结缔组织病可能,但是不能区分SLE抑或其他结缔组织病。
2)抗双链DNA(dsDNA)抗体:是诊断SLE的重要抗体,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3)抗Sm抗体:是SLE的标记性抗体,特异性99%,敏感性30%。与疾病活动性无关。
4)抗RNP抗体:阳性率40%,往往与雷诺现象有关。
5)抗SSA抗体:常见,往往与皮肤病变和光过敏现象有关。抗SSA阳性的母亲所产婴儿易患新生儿红斑狼疮。
6)抗磷脂抗体:目前临床检测的有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抗β2-糖蛋白Ⅰ。抗磷脂抗体阳性对于诊断SLE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意义。
(2)补体 可以检测总补体以及补体C3、C4成分。补体低下不仅有助于SLE诊断,而且往往提示疾病活动。
47.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主要药物,一般选用波尼松。
2)免疫抑制剂:病情严重的SLE通常需要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包括: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为狼疮肾炎维持治疗阶段的首选药)、硫唑嘌呤、抗疟药(SLE治疗的基础用药)。
3)生物制剂:是治疗SLE的新型药物。
4)其他:包括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血浆置换、人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48.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症和骨质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49.RA关节表现主要分为滑膜炎症和关节结构破坏两个方面表现,表现有:晨僵(持续≥1小时以上的晨僵对RA的意义较大),疼痛与压痛(关节痛往往是RA的首发症状,最常受累的部位为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关节肿、关节畸形(最常见的畸形是腕关节强直、肘关节完全伸直受限、掌指关节半脱位、手指尺侧偏斜、手指“天鹅颈”或“纽扣花”畸形)等。
50.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特异性最高的抗体是:抗CCP抗体。
51.治疗RA的药物主要分为三大类:非甾体抗炎药(起效快,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但不能控制病情进展,必须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联合治疗)、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有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在RA明确诊断后,应尽早使用)。
52.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骨质破坏及骨质增生为主要特点的风湿性疾病,也可累及外周关节和内脏器官。典型的影像学改变是骶髂关节骨质破坏以及晚期脊柱“竹节样”改变。
53.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所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常表现为急慢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病等。多见于30岁以上的男性。
54.血尿酸>420μmol/L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当同时存在特征性的关节炎表现时应考虑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腔穿刺获得的滑液或者关节镜下获得的滑膜组织或痛风石标本,经偏振光显微镜发现呈针形的尿酸盐结晶是痛风诊断的金标准。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尿酸盐沉积导致的“双轨征”或痛风石,双能CT能特异性地识别尿酸盐结石,均是诊断痛风的有用手段。
55.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目的是使血尿酸维持正常水平。
(1)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能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酸的排泄,主要适于肾功能良好的患者。有尿酸性结石者不宜服用。用药期间应多饮水,并服用碳酸氢钠3~6g/d。急性发作期应避免使用。
(2)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包括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
(3)碱性药物: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使尿酸不易在尿中形成结晶,从而增加尿酸由尿液中的排出。
56.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起效快,但可能有不良反应,症状缓解应减量至停用。
(2)糖皮质激素: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可以关节腔内注射或肌注长效激素。
(3)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
57.手术时限分类 外科手术可分为三种:①急症手术:外伤性肠破裂等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准备,即迅速实施手术。②限期手术:如各种恶性肿瘤根除术,手术时间应有一定限度,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而不宜延迟。③择期手术: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手术,如良性肿瘤切除术及腹股沟疝修补术等。
58.胃肠道术前准备:从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术前4小时开始禁止饮水,以防因麻醉或手术过程中的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59.对糖尿病患者的术前评估包括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肾疾病)和血糖控制情况,并做相应处理:①仅以饮食控制病情者,术前不需特殊准备。②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应继续服用至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如服用长效降糖药,应在术前2~3日停服,改用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禁食患者需静脉输注葡萄糖加胰岛素维持血糖轻度升高状态(5.6~11.2mmol/L)较为适宜。③平时用胰岛素者,术前应以葡萄糖和胰岛素维持正常糖代谢。在手术日晨停用胰岛素。④伴有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如需接受急症手术,应当尽可能纠正酸中毒、血容量不足、电解质失衡(特别是低血钾)。对糖尿病患者在术中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静脉滴注胰岛素控制血糖。
60.缝线的拆除时间,可根据切口部位、局部血液供应情况、患者年龄来决定。一般头、面、颈部在术后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在术后6~7日拆线,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手术在术后7~9日拆线,四肢手术在术后10~12日拆线(近关节处可适当延长),减张缝线需14日拆线。青少年患者可适当缩短拆线时间,年老、营养不良患者可延迟拆线时间,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间隔拆线。
61.对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拆线时应记录切口愈合情况,切口分为三类:①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指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等;②可能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消毒的部位、6小时内的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再度切开者,也属此类;③污染切口(Ⅲ类切口),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或感染物的切口,如阑尾穿孔的阑尾切除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各部位脓肿引流的手术等。切口的愈合也分为三级:①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②乙级愈合,用“乙”字代表,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③丙级愈合,用“丙”字代表,指切口化脓,需要做切开引流等处理。应用上述分类分级方法,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并做记录。如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后愈合优良,则记以“Ⅰ/甲”;胃大部分切除术切口血肿,则记以“Ⅱ/乙”,余类推。
62.疖和痈的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63.疖=单个毛囊的化脓性炎症+红、肿、痛的小硬结
64.痈=多个毛囊的化脓性炎症+红、肿、痛的多个小脓点
65.急性蜂窝组织炎和丹毒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溶血性链球菌。
66.甲沟炎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表现为甲沟处红肿、疼痛,加重时可有波动感或出脓。甲沟炎加重或是指尖、手指末节皮肤受伤后均可引起末节手指的皮下化脓感染,即成指头炎。
67.气性坏疽=伤肢肿胀进行性加重+恶臭+皮下气肿+皮肤出现大理石花纹
68.烧伤面积的分布:头、面、颈——三、三、三;双手、前臂、上臂——五、六、七;躯干前、后、会阴——十三、十三、一;双臀、双足、双小腿、双大腿——五、七、十三、二十一(女:六、六、十三、二十一)。
69.烧伤深度的识别采用三度四分法,即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
Ⅰ度、浅Ⅱ度烧伤一般称浅度烧伤;深Ⅱ度和Ⅲ度烧伤则属深度烧伤。
Ⅰ度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再生能力强。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3~7日脱屑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
浅Ⅱ度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上皮再生靠残存的表皮生发层和皮肤附件(汗腺、毛囊)的上皮增生,如不感染,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多数有色素沉着。
深Ⅱ度烧伤:伤及皮肤的真皮层,介于浅Ⅱ度和Ⅲ度之间,深浅不尽一致,也可有水疱,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由于真皮层内有残存的皮肤附件,可赖其上皮增殖形成上皮小岛,如不感染,可融合修复,需时3~4周。但常有瘢痕增生。
Ⅲ度烧伤:是全皮层烧伤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创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炭化,痛觉消失,局部温度低,皮层凝固性坏死后形成焦痂,触之如皮革,痂下可显树枝状栓塞的血管。因皮肤及其附件已全部烧毁,无上皮再生的来源,必须靠植皮而愈合。
70.补液方法对有一定面积的Ⅱ度、Ⅲ度烧伤应及时做补液处理。早期补液方案:常用下列输液公式:按照患者的烧伤面积和体重计算,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Ⅱ度、Ⅲ度)每千克体重应补胶体和电解质液共1.5ml(小儿2.0ml)。胶体(血浆)和电解质液(平衡盐液)的比例为0.5∶1,广泛深度烧伤者与小儿烧伤其比例可改为0.75∶0.75。另加以5%葡萄糖溶液补充水分2000ml(小儿另按年龄、体重计算),总量的一半应于伤后8小时内输入。第二个24小时,胶体和电解质液为第一个24小时的一半,水分补充仍为2000ml。
71.乳腺囊性增生症与月经周期的作用相关。
72.炎性乳腺癌: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皮肤炎症样改变,迅速扩展至乳房大部,整个乳房增大、皮肤红肿、橘皮样变、皮温增高、一般无疼痛,乳房内无明显肿块,而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常累及对侧。
73.乳腺癌靶向治疗:例如曲妥珠单抗(赫赛汀,Heceptin)对HER2过度表达的患者有一定效果,可降低乳腺癌复发率,提高无病生存期。
74.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乳腺癌激素受体(ER、PR)检测阳性是内分泌治疗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
75.有机磷毒物=针尖样瞳孔+口有“大蒜臭味”+农药服用病史
76.敌百虫中毒禁用2%碳酸氢钠洗胃;甲拌磷、内吸磷、对硫磷、乐果、马拉硫磷中毒忌用高锰酸钾液洗胃。
77.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对比
79.糖皮质激素类药理作用:糖代谢:升高血糖;蛋白质代谢:加速分解;长期大量使用,促使脂肪重新分布(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长期用药可致骨质脱钙;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抗过敏作用;抗休克;允许作用;退热作用;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可提高中枢的兴奋性;长期大量应用可出现骨质疏松。
80.阿司匹林药理作用
(1)抗炎:
(2)镇痛:
抑制PGs的合成从而使局部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降低。部分能产生中枢神经系统镇痛作用。
(3)解热:
抑制下丘脑PG的生成——促使升高的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对正常的体温没有明显影响。
(4)其他——抑制血小板聚集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对血小板聚集有强大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编辑推荐:
全国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考前冲刺849个知识点汇总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25大科目笔试冲刺前模考测评1250题
2个月冲刺笔试!临床执业医师600+速记考点/300+易混淆考点汇总!
刷题实战——临床执业医师21年技能免考考生6月份必做试题150+道
以上关于“全国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三单元80条重点知识梳理”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更多的知识点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临床执业医师辅导精华栏目!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