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龋病是我们临床中最多见的一种疾病,我们通过患者的表现以及对龋洞的具体检查,可判断出龋坏的程度。那么我们今天研究的是龋病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它用肉眼无法观察到,而是借助显微镜观察到的一些动态的病理变化,以此来研究龋病的一个病变过程。
釉质龋中,我们主要研究平滑面龋的特征。
平滑面龋从深层至浅层: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明暗体表)
病损呈三角形,顶向着釉牙本质界,底部向着釉质(倒三角形)
透明层 | 暗层 | 病损体部 | 表层 | |
病损位置 | 最前沿、最早 | 透明层表面 | 主要部分 | 最表面 |
组织变化 | 脱矿 | 脱矿与再矿化 | 脱矿更重 | 脱矿轻,有再矿化 |
晶体孔隙 | 1% | 2%-4% | 5%-25% | 5% |
牙本质龋从深层至浅层: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病损形态同平滑面龋
透明层 | 脱矿层 | 细菌侵入层 | 坏死崩解层 | |
位置 | 最深层、最早 | 透明层表面 | 脱矿层表面 | 牙本质最表面 |
变化 | 矿物盐沉积 | 酸引起、小管形态完整 | 小管串珠状 | 牙本质完全崩解 |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