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免费资料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一、蛋白质的化学 |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 (1)元素组成 (2)基本单位 |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 (1)肽键与肽 (2)一级结构 (3)二级结构-α螺旋 (4)三级和四级结构概念 | |
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 (1)等电点 (2)沉淀 (3)变性 | |
二、维生素 | 1.脂溶性维生素 | 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
2.水溶性维生素 | 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 |
三、酶(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 1.概述 | (1)概念 (2)酶促反应的特点 |
2.酶的结构与功能 | (1)分子组成 (2)活性中心与必需基团 (3)酶原与酶原的激活 (4)同工酶 | |
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 的因素 | (1)酶浓度 (2)底物浓度 (3)温度 (4)pH (5)激活剂 (6)抑制剂 | |
四、糖代谢 | 1.糖的分解代谢 | (1)糖酵解的主要过程、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2)糖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关键酶和生理 意义 (3)磷酸戍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
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 (1)概念 (2)生理意义 | |
3.糖异生 | (1)概念 (2)反应途径的关键酶 (3)生理意义 | |
4.血糖 | (1)概念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血糖浓度的调节 (4)高血糖和低血糖 | |
五、生物氧化 | 1.概述 | (1)生物氧化的概念 (2)生物氧化的特点 |
2.呼吸链 | (1)呼吸链的概念 (2)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和排列顺序 | |
3.ATP的生成 | (1)ATP的生成方式 (2)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 |
六、脂类代谢 | 1.脂类概述 | (1)分类 (2)生理功能 |
2.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 (1)甘油三酯的水解 (2)甘油的氧化分解 (3)脂肪酸的β氧化 (4)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 |
3.甘油三酯的合成代 谢 | (1)合成的部位 (2)合成的原料 | |
4.胆固醇的代谢 | (1)合成的部位、原料和关键酶 (2)胆固醇的转化 | |
5.血脂 | (1)血脂的组成与含量 (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生理功能 | |
七、氨基酸代谢 | 1.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营养必需氨基酸 (3)蛋白质的营养互补作用 |
2.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 (1)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2)氨的代谢 (3)α-酮酸的代谢 | |
3.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 (1)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一碳单位的概念 | |
八、核酸的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 | 1.核酸的分子组成 | (1)分类 (2)基本成分 (3)基本单位 |
2.DNA的结构与功能 | (1)一级结构 (2)DNA双螺旋结构 | |
3.RNA的结构与功能 | (1)mRNA (2)tRNA (3)rRNA | |
4.核酸的理化性质 | (1)核酸的紫外吸收 (2)DNA变性和复性 | |
5.核苷酸的代谢 | (1)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产物 (2)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产物 | |
九、基因信息的传递 | 1.DNA的生物合成 | (1)半保留复制的概念和主要的复制酶 (2)逆转录 |
2.RNA的生物合成 | (1)转录的概念 (2)转录的基本过程 (3)mRNA转录后加工 | |
3.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1)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 (2)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简要过程 (3)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 | |
4.基因表达调控 | 基因表达的概念 | |
十、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 1.癌基因 | 癌基因的概念 |
2.抑癌基因 | 抑癌基因的概念 | |
十一、信号转导 | 1.信号分子 | (1)概念 (2)信号分子的种类与化学本质 |
2.受体 | (1)受体的分类 (2)受体作用特点 | |
十二、肝生物化学 | 1.生物转化作用 | (1)概念 (2)反应类型 (3)生理意义 |
2.胆色素代谢 | (1)胆色素的概念 (2)未结合胆红素 (3)结合胆红素 (4)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变化 (5)血清胆红素与黄疸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 |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功能 |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 | |
2.细胞的兴奋性和生 物电现象 | (1)兴奋性和阈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3)极化、去极化、超极化、阈电位的概念 (4)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 | ||
3.骨骼肌细胞的收缩 功能 | (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2)兴奋-收缩耦联 | ||
二、血液 | 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 (1)内环境与稳态 (2)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的概念 (3)血浆、血清的概念;血浆渗透压 | |
2.血细胞 |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基本功能 | ||
3.血型 | AB0血型系统的分型原则 | ||
三、血液循环 | 1.心脏生理 | (1)心率;心动周期的概念 (2)心脏射血过程中心室容积、压力以及瓣膜 的启闭和血流方向的变化 (3)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4)窦房结、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5)心肌细胞的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 及收缩性的特点 | |
2.血管生理 | (1)动脉血压的概念 (2)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 ||
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2)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 调节 | ||
四、呼吸 | 1.肺的通气功能 | (1)呼吸的概念及三个基本环节 (2)肺通气的原理: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3)肺活量与用力呼气量 (4)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 |
2.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 (1)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2)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 | ||
3.呼吸运动的调节 | 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 ||
五、消化和吸收 | 1.胃内消化 | (1)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2)胃的运动方式 | |
2.小肠内消化 | (1)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2)小肠的运动方式 | ||
3.吸收 | 小肠的吸收功能 | ||
4.消化器官活动的调 节 | (1)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活动的主要作用 (2)促胃液素对消化活动的主要作用 | ||
六、能量代谢和体温 | 1.能量代谢 | 基础代谢率 | |
2.体温 | (1)体温的概念、正常值及生理变异 (2)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和散热方式 | ||
七、肾脏的排泄功能 | 1.尿量 | 尿量的正常值;多尿、少尿、无尿的概念 | |
2.尿的生成过程 | (1)尿生成的基本过程: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2)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 | ||
3.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 (1)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小管液中溶质 的浓度 (3)抗利尿激素及醛固酮对尿生成的调节作用 | ||
八、神经系统的功能 | 1.反射 | (1)反射与反射弧 (2)反馈的概念;正反馈和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3)反射中枢:突触的概念及其传递过程 (4)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 | |
2.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 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 | ||
3.神经系统对躯体运 动的调节 | (1)骨骼肌牵张反射的概念及其类型 (2)小脑的主要功能 | ||
4.神经系统对内脏功 能的调节 | 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递质与受体 | ||
5.脑的高级功能 | 条件反射的概念及意义 | ||
九、内分泌 | 1.垂体的功能 | 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 | |
2.甲状腺激素 | 生理作用 | ||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 生理作用 | ||
4.胰岛素 | 生理作用 | ||
十、生殖 | 1.男性生殖 | 睾酮的生理作用 | |
2.女性生殖 | 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
一、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 1.适应性改变 | (1)萎缩的概念 (2)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 | |
2.损伤 | (1)可逆性损伤 (2)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 | ||
3.修复 | (1)再生的概念 (2)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3)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 ||
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1.淤血 | (1)淤血的原因 (2)病理变化 (3)对机体的影响 | |
2.血栓形成 | (1)概念 (2)血栓形成的条件 (3)血栓的类型 (4)血栓的结局 (5)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 ||
3.栓塞 | (1)栓塞与栓子的概念 (2)栓子的运行途径 (3)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 ||
4.梗死 | (1)概念 (2)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 ||
三、炎症 | 1.概述 | (1)概念 (2)原因 (3)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4)炎症的结局 | |
2.急性炎症 | (1)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2)急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3)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主要作用 | ||
3.慢性炎症 | (1)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和特点 (2)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概念、病因和病变特点 | ||
四、肿瘤 | 1.概述 | (1)肿瘤的概念 (2)组织结构 | |
2.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 (1)肿瘤的异型性 (2)肿瘤的生长 (3)肿瘤的扩散和转移 (4)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5)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
3.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 (1)肿瘤的命名原则 (2)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及原位 癌的概念 (3)癌与肉瘤的区别 | ||
4.肿瘤的病因学和发 病学 | (1)肿瘤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2)常见的化学、物理及生物性致癌因素 (3)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 ||
五、心血管系统疾病 | 1.动脉粥样硬化 | (1)血管的病理变化 (2)心脏、肾脏及脑的病理变化 | |
2.原发性高血压 | (1)血管的病理变化 (2)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 ||
3.风湿性心脏病 | (1)基本病理变化 (2)心脏的病理变化 | ||
六、呼吸系统疾病 | 1.慢性支气管炎 | (1)病理变化 (2)临床病理联系 (3)主要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变化、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 |
2.大叶性肺炎 | (1)病理变化 (2)并发症 | ||
3.小叶性肺炎 | (1)病理变化 (2)并发症 | ||
4.肺癌 | 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 | ||
七、消化系统疾病 | 1.消化性溃疡 | (1)病理变化 (2)并发症 | |
2.病毒性肝炎 | (1)基本病理变化 (2)临床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 | ||
3.门脉性肝硬化 | (1)病理变化 (2)临床病理联系 | ||
4.原发性肝癌 | 病理类型及病理变化 | ||
八、泌尿系统疾病 | 1.肾小球肾炎 | (1)各型病理变化 (2)临床病理联系 | |
2.慢性肾孟肾炎 |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 ||
九、内分泌系统疾病 | 1.甲状腺疾病 | (1)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理变化 (2)甲状腺肿瘤的病理变化 | |
2.胰腺疾病 | (1)糖尿病的病理变化 (2)胰腺肿瘤的病理变化 | ||
十、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 1.乳腺癌 | 常见组织学类型及转移途径 | |
2.子宫颈癌 | (1)组织学类型 (2)扩散与转移 | ||
3.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 | 病理变化 | ||
十一、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 1.结核病 | (1)基本病理变化 (2)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变化和结局 (3)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变化和结局 | |
2.细菌性痢疾 | (1)病理变化 (2)临床病理联系 | ||
3.伤寒 | (1)肠道病理变化 (2)临床病理联系 | ||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1)病理变化 (2)临床病理联系 | ||
5.流行性乙型脑炎 | (1)病理变化 (2)临床病理联系 | ||
6.血吸虫病 | (1)基本病理变化 (2)肝、肠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 ||
7.性病 | (1)艾滋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2)尖锐湿疣的基本病理变化 (3)淋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一、总论 | 1.药效学 | (1)预防作用 (2)治疗作用 (3)副作用 (4)毒性反应 (5)变态反应 (6)后遗效应 (7)三致反应 (8)安全范围 (9)激动药 (10)拮抗药 |
2.药动学 | (1)首过消除 (2)血脑屏障 (3)肝肠循环 (4)稳态血浆浓度 (5)半衰期 (6)生物利用度 | |
3.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 (1)药物相互作用 (2)药物依赖性 | |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 | 1.胆碱受体激动药与 胆碱酯酶抑制药 | (1)毛果芸香碱的作用及用途 (2)新斯的明的作用及用途 (3)有机磷酸酯类的毒理及中毒解救 |
2.胆碱受体阻断药 | 阿托品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 |
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 | (1)肾上腺素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2)多巴胺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3)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禁 忌证 (4)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 禁忌证 | |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 (1)酚妥拉明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普萘洛尔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3)美托洛尔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 |
三、局部麻醉药 | 常用药物 | 普鲁卡因的作用及用途 |
四、中枢神经系统药 | 1.镇静催眠药 | (1)地西泮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艾司唑仑的作用、用途及特点 |
2.抗癫痫药 | (1)苯妥英钠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卡马西平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 |
3.抗精神失常药 | (1)氯丙嗪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丙米嗪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 |
4.镇痛药 | (1)吗啡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2)哌替啶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3)纳洛酮的作用及用途 | |
5.解热镇痛抗炎药 | (1)解热镇痛药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及常 见不良反应 (2)阿司匹林的作用特点、用途及不良反应 (3)布洛芬的作用及用途 (4)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及用途 | |
五、心血管系统药 | 1.抗高血压药 | (1)硝苯地平的作用及用途 (2)卡托普利的作用及用途 (3)抗高血压药的合理用药原则 |
2.抗心绞痛药 | (1)硝酸甘油的作用及用途 (2)普萘洛尔的作用及用途 (3)维拉帕米的作用及用途 | |
3.调血脂药 | 他汀类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常用药物 名称 | |
4.抗心律失常药 | (1)利多卡因的作用及用途 (2)胺碘酮的作用及用途 | |
5.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 强心苷的作用及用途 | |
六、利尿药与脱水药 | 1.利尿药 | (1)呋塞米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氢氯噻嗪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
2.脱水药 | 甘露醇的作用及用途 | |
七、抗过敏药 | H1受体阻断药 | 马来酸氯苯那敏的作用及用途 |
八、呼吸系统药 | 1.平喘药 | (1)氨茶碱的作用、作用机制及用途 (2)特布他林的作用、作用机制及用途 (3)吸入类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及用途 |
2.镇咳药 | 右美沙芬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 |
九、消化系统药 | 1.抗消化性溃疡药 | (1)雷尼替丁的作用及用途 (2)奥美拉唑的作用及用途 |
2.抗幽门螺杆菌药 | 铋制剂的作用及用途 | |
3.止吐药 | 多潘立酮的作用及用途 | |
4.增强胃肠动力药 | 西沙必利的作用及用途 | |
十、子宫兴奋药 | 常用药物 | (1)缩宫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 事项 (2)麦角新碱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 事项 |
十一、血液和造血系统药 | 1.抗贫血药 | (1)铁制剂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 事项 (2)叶酸的作用及用途 (3)维生素Bl2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
2.影响凝血过程药 | (1)维生素K的作用及用途 (2)肝素的作用及用途 | |
十二、激素类药 | 1.糖皮质激素类药 | (1)药理作用 (2)临床用途 |
2.胰岛素及口服降血 糖药 | (1)胰岛素的作用及用途 (2)双胍类药物的作用及用途 | |
十三、抗微生物药 | 1.抗菌药物概论 | (1)抗菌谱 (2)耐药性 (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
2.抗生素 | (1)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及防治措施 (2)头孢噻肟的抗菌作用特点、用途及不良 反应 (3)红霉素的抗菌作用及用途 (4)庆大霉素的抗茵作用及用途 (5)阿米卡星的抗茵作用及用途 (6)多西环素的抗茵作用及用途 | |
3.人工合成抗菌药 | (1)环丙沙星的抗菌作用及用途 (2)磺胺类药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用途及 不良反应 (3)甲硝唑的作用及用途 | |
4.抗结核药 | (1)异烟肼的作用、用途及药物相互作用 (2)利福平的作用、用途及药物相互作用 (3)乙胺丁醇的作用及用途 (4)抗结核药物的厨药原则 | |
十四、抗寄生虫药 | 1.抗疟药 | (1)氯喹的作用及用途 (2)青蒿素的作用及用途 (3)伯氨喹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4)乙胺嘧啶的作用及用途 |
2.抗肠虫药 | (1)阿苯达唑的作用及用途 (2)噻嘧啶的作用及用途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一、绪论 | 1.医学心理学的概述 |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与性质 (2)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 |
2.医学心理学的任务 与观点 | (1)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 |
二、医学心理学 基础 | 1.心理学的概述 | (1)心理学的概念 (2)心理现象的分类 (3)心理实质的内容 |
2.认识过程 | (1)感觉与知觉的概念 (2)记忆的概念 (3)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 |
3.情绪过程 | (1)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2)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3)情绪的作用 | |
4.意志过程 | (1)意志的概念与特征 (2)意志品质 | |
5.需要与动机 | (1)需要层次论 (2)动机定义与分类 (3)动机冲突的类型 | |
6.人格 | (1)人格的定义 (2)气质的概念、类型与意义 (3)性格的概念与分型 (4)人格形成的标志 | |
三、心理卫生 | 1.心理卫生概述 | (1)心理卫生的概念 (2)心理卫生简史 |
2.心理健康的研究与 标准 | (1)心理健康的研究角度 (2)心理健康的标准 | |
四、心身疾病 | 1.心理应激与应对 | (1)心理应激定义 (2)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3)心理应激的应对方法 |
2.心身疾病的概述 | (1)心身疾病的定义 (2)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
五、心理评估 | 1.心理评估概述 | (1)心理评估的概念 (2)心理评估的基本程序和常用方法 (3)对心理评估者的要求 |
2.心理测验的分类 | (1)按测验的目的分类 (2)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 (3)按测验方法分类 (4)按测验的组织方式分类 | |
3.应用心理测验的一 般原则 | (1)标准化原则 (2)保密原则 (3)客观性原则 | |
4.信度、效度和常模 | (1)信度 (2)效度 (3)常模 | |
5.常用的心理测验 | (1)智力测验 (2)人格测验 | |
六、心理治疗 | 1.心理治疗概述 | (1)心理治疗的概念与发展状况 (2)心理治疗的性质、区分与适应证 (3)心理治疗的分类 |
2.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 (1)精神分析学派 (2)行为主义学派 (3)人本主义学派 | |
3.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 | (1)精神分析的治疗 (2)行为主义的治疗 (3)人本主义疗法 (4)其他疗法 | |
4.心理治疗的原则 | (1)治疗关系的建立原则 (2)心理治疗的原则 (3)心理治疗对治疗师的要求 | |
七、医患关系 | 1.医患关系的概念 | (1)医患关系的概念 (2)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
2.医患交往的两种形 式和两个水平 | (1)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 (2)医患交往的两个水平 | |
3.医患交往中存在的 问题 | (1)医患交往时的心理状态 (2)医患间的冲突 (3)医患间的交往障碍 |
单 元 | 细目 | 要 点 | |
一、绪论 | 1.道德 | (1)道德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2)道德的本质和特征 (3)道德的类型 (4)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 |
2.伦理学 | (1)伦理学的概念和类型 (2)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 ||
3.医学伦理学 | (1)医学伦理学的概念 (2)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3)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4)医学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5)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 ||
二、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 | 1.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 | (1)不伤害原则 (2)有利原则 (3)尊重原则 (4)公正原则 | |
2.医学道德的基本规范 | (1)医学道德规范的含义和本质 (2)医学道德规范的形式和内容 | ||
3.医学道德的基本范畴 | (1)权利与义务 (2)情感与良心 (3)审慎与保密 | ||
三、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道德 | 1.医患关系道德 | (1)医患关系的含义、性质和特点 (2)医患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其模式 (3)医患双方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 (4)和谐医患关系的道德保障 | |
2.医务人员之间关系 道德 | (1)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含义 (2)处理好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意义 (3)协调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 | ||
四、预防医学道德 | 1.预防医学的含义和特点 | (1)预防医学的含义 (2)预防医学的特点 | |
2.预防医学的道德原则 | (1)全社会参与原则 (2)社会公益原则 (3)社会公正原则 | ||
3.预防医学某些领域中的道德要求 | (1)疾病防制的道德要求 (2)食品卫生监督的道德要求 (3)职业性损害防制的道德要求 (4)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道德要求 (5)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道德要求 | ||
五、临床医学实 践中的道德 | 1.临床诊疗的医学道德原则 | (1)整体性原则 (2)最优化原则 (3)知情同意原则 (4)协同一致原则 | |
2.临床诊断过程申的医学道德要求 | (1)询问病史的道德要求 (2)体格检查的道德要求 (3)辅助检查的道德要求 | ||
3.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医学道德要求 | (1)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 (2)手术治疗的道德要求 (3)其他治疗的道德要求 | ||
4.临终关怀的医学道德 | (1)临终关怀的含义和特点 (2)临终关怀的道德意义和要求 | ||
5.人体死亡的医学道德 | (1)人体死亡标准的历史演变和脑死亡标准的 道德意义 (2)安乐死 | ||
六、医学道德的 修养和评价 | 1.医学道德修养 | (1)医学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 (2)医学道德修养的内容 (3)医学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 |
2.医学道德评价 | (1)医学道德评价的含义和意义 (2)医学道德评价的标准 (3)医学道德评价的依据 (4)医学道德评价的方式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一、绪论 | (1)预防医学的概述:定义、内容、特点 (2)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当代健康观、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健康决定因素生态学模型 (3)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预防决策中的运用 (4)三级预防策略: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第三级预防 | |
二、医学统计方法 | 1.基本概念与基本步骤 | (1)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变量、误差、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 (2)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
2.统计表与统计图 | 统计表:统计表结构与要求;统计图:统计图 选择与制图通则 | |
3.平均数与标准差 | (1)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均数及中位数 (2)标准差 | |
4.总体均数的估计和t检验 | (1)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标准误 (2)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及其估计方法 (3)t检验 | |
5.相对数 | (1)常用相对数的种类:率、构成比及相对比 (2)常用相对数指标 | |
6.率的抽样误差和X2检验 | (1)率的抽样误差和率的标准误 (2)总体率的可信区间 (3)X2检验 | |
三、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 1.流行病学概论 | (1)流行病学的定义 (2)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及方法 (3)流行病学的用途 |
2.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 (1)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 (2)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暴发、流行、大 流行 (3)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 (4)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 |
3.常用流行病学研究 方法 | (1)概述:流行病学方法分类、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2)描述流行病学:描述流行病学的概念;现况研究的概念、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抽样方法及样本含量的估计 (3)分析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的概念及分类;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的估计、资料的统计分析、优点和局限性;队列研究的概念、用途、种类、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的估计、资料分析、优点及局限性 (4)实验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分类;临床试验的概念及设计;筛检试验的概念、目的、应用原则与效果评价 | |
4.流行病学的偏倚及其控制 | 偏倚的概念;选择性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 倚;偏倚的控制方法 | |
5.公共卫生监测 | (1)公共卫生监测概述:定义、目的、种类、程序以及监测系统的评价 (2)疾病监测:概念、我国主要的疾病监测方法:被动监测、主动监测、常规报告、哨点监测;我国疾病监测体系 | |
四、临床预防服务 | 1.临床预防服务概述 | (1)临床预防服务的概述:定义、内容、意义及实施原则 (2)健康危险因素评估:概念、健康危险因素收集及危险度评估 (3)健康维护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概念、制定原则及实施 |
2.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 (1)行为及其与健康的关系:行为的概念、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相关行为 (2)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3)临床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 | |
3.吸烟的控制 | (1)吸烟的主要危害 (2)控烟的有效策略及措施 | |
4.体力活动促进 | (1)静坐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其危害 (2)体力活动促进策略及措施 |
5.合理营养 | (1)营养的基本概念:营养、营养素、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人体必需营养素及能量 (2)营养失衡:营养缺乏病、营养过剩性疾病及营养状况评价 (3)合理膳食指导:合理营养、合理膳食、平衡膳食基本要求、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及特殊人群营养指导 | |
五、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 | 1.人群健康与社区预防服务 | (1)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的基本概念 (2)社区预防服务:社区预防服务的定义、特点、目的及主要内容 (3)社区预防服务项目实施与管理:社区动员;社区诊断;计划制定、实施与评价 |
2.社区环境卫生 | (1)环境与环境卫生的概念 (2)社区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社区环境污染及其来源;社区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环境有害因素的健康效应、常见水体与室内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3)环境污染物的危险度评价:目的、意义、组成及步骤 (4)环境有害因素的控制 | |
3.职业卫生 | (1)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卫生概念、职业有害因素定义及种类 (2)职业有害因素来源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物理性有害因素,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职业性生理和心理有害因素 | |
4.食品安全 | (1)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定义、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及特征 (2)食品污染:食品污染的定义、种类和来源;食品中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人畜共患传染病 (3)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预防与急救措施;常见细茵性食物中毒;真茵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有毒 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
5.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 (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定义、传染病发生的条件、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2)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 (3)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其防制对策 (4)计划免疫:计划免疫的定义、预防接种的种类、计划免疫方案及疫苗的效果评价 | |
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的预防与控制 | (1)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概况 (2)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策略:防制原则;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预防与控制 (3)慢性病的管理:慢性病管理的目的;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定义、任务及基本技能 | |
7.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 伤害概念、流行概况及其防治 | |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 |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2)群体不明原因痰病的应急处理 (3)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 (4)电离辐射损伤的应急处理 | |
六、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 1.卫生系统及其功能 | (1)卫生系统概述:卫生系统和卫生体系的定义;卫生系统的功能与目标 (2)公共卫生体系及其功能:公共卫生的定义、使命、体系及其功能 (3)医疗保健体系及其功能 |
2.医疗保险 | 医疗保险的概念、特点、主要的医疗保险模式及我国医疗保障体系 |
单 元 | 细 耳 | 要 点 | ||||||||
一、执业医师法 | 1.概述 | 医师的基本要求及职责 | ||||||||
2.考试和注册 | (1)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 (2)医师资格种类 (3)医师执业注册及其执业条件 (4)准予注册、不予注册、注销注册、变更注册、重新注册的适用条件及法定要求 (5)对不予注册、注销注册持有异议的法律救济 | |||||||||
3.执业规则 | (1)医师在执业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2)医师执业要求 (3)执业助理医师的执业范围与要求 | |||||||||
4.考核和培训 | (1)医师考核内容 (2)医师考核不合格的处理 (3)表彰与奖励 | |||||||||
5.法律责任 | 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 |||||||||
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 1.概述 | 医疗机构的含义 | ||||||||
2.医疗机构执业 | (1)医疗机构执业要求 (2)医疗机构执业规则 | |||||||||
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 1.概述 | (1)条例的适用范围 (2)医疗事故的含义 (3)处理医疗事故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4)医疗事故的分级和分级依据 | ||||||||
2.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 (1)病历书写、复印或者复制 (2)告知与报告 (3)病历资料的封存与启封 (4)尸检 | |||||||||
3.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 (1)鉴定的提起 (2)鉴定组织及其分工 (3)鉴定专家组的产生和组成 (4)鉴定原则和依据 (5)鉴定程序和要求 (6)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 | |||||||||
4.医疗事故的行政处 理与监督 | (1)卫生行政部门对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报告的处理 (2)医疗事故争议的行政解决及要求 (3)卫生行政部门的责任 | |||||||||
5.医疗事故的赔偿 | (1)医疗事故赔偿争议的解决途径及要求 (2)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的因素 (3)医疗事故赔偿项目、适用标准和计算方法 (4)医疗事故赔偿费用的结算和支付人 | |||||||||
6.罚则 | (1)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责任 (2)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 (3)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 (4)非法行医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法律责任 | |||||||||
四、母婴保健法 | 1.概述 | 立法宗旨 | ||||||||
2.婚前保健 | (1)婚前保健的内容 (2)婚前医学检查意见 | |||||||||
3.孕产期保健 | (1)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内容 (2)孕产期医学指导 (3)终止妊娠 (4)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 (5)产妇、婴儿以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报告 | |||||||||
4.技术鉴定 | (1)鉴定机构 (2)鉴定人员 (3)回避制度 | |||||||||
5.行政管理 | 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许可 | |||||||||
6.法律责任 | 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 |||||||||
五、传染病防治 法 | 1.概述 | (1)传染病防治原则 (2)传染病的分类 (3)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适用范围 | ||||||||
2.传染病预防 | (1)预防接种. (2)传染病监测 (3)传染病预警制度 (4)传染病茵种、毒种管理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 (6)医疗机构的职责 (7)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合法权益保护 | |||||||||
3.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 (1)传染病疫情的报告 (2)传染病疫情的通报 (3)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公布 | |||||||||
4.疫情控制 | (1)传染病控制 (2)紧急措施 (3)疫区封锁 | |||||||||
5.医疗救治 | (1)医疗救治服务网络建设 (2)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3)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救治的管理性规定 | |||||||||
6.法律责任 |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法律责任 (2)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 | |||||||||
六、艾滋病防治条例 | 1.概述 | (1)艾滋病防治原则 (2)不歧视规定 | ||||||||
2.预防与控制 | (1)艾滋病监测 (2)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 (3)艾滋病患者隐私权的保护 | |||||||||
3.治疗与救助 | 医疗卫生机构的责任 | |||||||||
4.法律责任 | 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律责任 | |||||||||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1.概述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含义 | ||||||||
2.报告与信息发布 |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 | |||||||||
八、药品管理法 | 1.概述 | 药品的含义 | ||||||||
2.药品管理 | (1)禁止生产、销售假药 (2)禁止生产、销售劣药 | |||||||||
3.药品监督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 |||||||||
4.法律责任 | 违法收受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法律责任 | |||||||||
九、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 1.概述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含义 | ||||||||
2.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 | (1)临床使用原则 (2)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权 | |||||||||
十、处方管理办法 | 1.概述 | 处方的含义 | ||||||||
2.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 | (1)处方书写规则 (2)药品剂量与数量的书写 | |||||||||
3.处方权的获得 | (1)处方权的取得 (2)开具处方的条件 | |||||||||
4.处方的开具 | (1)开具处方的规则 (2)开具处方的要求 | |||||||||
5.监督管理 | 医疗机构对处方的管理 | |||||||||
6.法律责任 | 医师的法律责任 | |||||||||
十一、献血法 | 1.概述 | 立法宗旨 | ||||||||
2.医疗机构的职责 | (1)医疗机构用血管理 (2)医疗机构用血要求 | |||||||||
3.法律责任 | (1)血站的法律责任 (2)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