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慢性腹泻的诊断以病史和体格检查为基础,粪便检查(包括病原体检查)作为常规。诊断未明确时进行X线钡剂造影检查和(或)结肠镜检查。如仍不明确者则视不同情况进行一些特殊检查以求确诊。当高度怀疑一些有特效疗法的疾病如肠结核、阿米巴肠病等而各种检查无法确诊,最后可进行诊断性治疗试验。
(一)病史和体格检查
病史和体格检查重点注意以下方面:
1.病史和一般资料包括:①年龄、性别;②接触史、服药史、手术史、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③起病情况、演变过程、患病期限。
2.排便情况
(1)排便规律:注意排便次数、发生时间、诱发因素。如每天排便十多次甚至数十次,量大和水样的粪便常为分泌性腹泻;排便频,但量小甚至只排脓血,常提示结肠的炎症或肿瘤。
半夜或清早为便意扰醒者多属器质性疾病,而肠道易激综合征多在起床排便之后,于早餐后又排便1~2次。腹泻与便秘交替常见于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者,亦见于结肠憩室炎、结肠癌。
禁食可止泻的常见于渗透性腹泻,如进食麦类食物加重者见于乳糜泻,进食牛乳发生者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症。进某些食物诱发者见于变态反应性腹泻。禁食后腹泻仍剧,见于分泌性腹泻。
(2)粪便的量和性质:粪便量以分泌性腹泻量最大,每天达数升至十数升,小肠炎症和渗透性腹泻次之,结肠炎症量最少,每次甚至只a114,量脓血而不含粪质。
粪便性质的改变如分泌性腹泻水样、几乎如清水。小肠病变为稀烂液体粪。吸收不良综合征时,酸臭糊状便见于糖吸收不良、有油滴糊状便见于脂肪吸收不良、恶臭大便见于蛋白质吸收不良。结肠病变粪便常是糊状甚至成形,炎症时粪便常带脓血而肿瘤可有血便,肠易惹综合征时可有大量粘液。
3.腹痛和腹块
腹痛轻微或缺如常见于分泌性腹泻;腹痛突出的以炎症性腹泻多见。小肠病变的疼痛和压痛位于脐周或右下腹(回肠病变);左下腹痛多见于结肠病变,直肠受累则多有里急后重。
腹块常是肿瘤或炎症性病变,其部位和性质可提示受累肠段和病变性质。肛门指检应列为常规,在粪便带血时特别重要,约50%结肠癌发生在直肠可被指检发现。
4.其他
伴随的腹部及全身症状、体征肝脾肿大、肛周脓肿和瘘管,发热、贫血、消瘦,与腹泻有关的一些肠外表现如关节炎、皮疹等,对鉴别诊断大有帮助。此外,不要忽略非腹部疾患所引起的腹泻,并注意作相应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和糖尿病、尿毒症等,以及了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2.粪便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医师宜亲自观察患者所排的新鲜粪便,肉眼检查其量及性状已如前述。粪便常规检查包括显微镜检查红白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隐血试验。
(2)粪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对感染性腹泻诊断尤为重要。
值得指出的是,慢性腹泻的病原体有时不易找到,如有怀疑,应作多次检查。如能视情况采取进一步检测手段,如血吸虫卵孵化、阿米巴的血清学检查、肠道厌氧菌培养、真菌培养等,可望有更多“未明原因”腹泻得到病原学的确诊。
(三)X线检查
X线钡餐或(和)钡剂灌肠造影,可观察全胃肠道的功能状态、有无器质性病变。对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肠道肿瘤、某些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小肠病变的诊断很有帮助。对小肠病变,X线钡餐检查对早期病例的诊断阳性率虽然不高,但目前仍然是小肠疾患确诊的一种最重要手段。对回盲部及结肠病变,钡剂灌肠造影可与肠镜检查互相补充。
(四)结肠镜检查
当怀疑病变在结肠或要排除结肠疾患者可用结肠镜检查,通过直接观察结肠粘膜结合活检以助诊断。检查时宜尽量进入回肠末段,这对炎症性肠病和肠结核诊断颇有价值。怀疑病变在小肠可作小肠镜检查。
(五)特殊检查
1.吸收功能检查:各种不同的吸收功能检查用于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不同疾病的诊断(详见本章附吸收不良综合征)。
2.小肠粘膜活检:对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某些疾病有诊断价值(详见本章附吸收不良综合征)。
3.血浆激素和介质测定
对分泌性腹泻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或确诊价值。包括:血管活性肠肽(VIP瘤)、胃泌素(胃泌素瘤)、降钙素(甲状腺髓样瘤)、5一羟色胺(类癌)。此外,血甲状腺素测定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腹泻有诊断价值,尿五羟吲哚乙酸对类癌有诊断参考价值。
4.B超和CT:可了解肝、胆、胰等内脏病变。
5.ERCP:疑为胆道或胰腺疾病引起的腹泻,必要时可作ERCP检查,也可作MRCP检查。
慢性腹泻的病因相当广泛,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在临床上常以排便情况和粪便检查作为起点,推测腹泻发生的机制分类及腹泻来源于小肠还是大肠,然后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检查,最终找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