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即低氧状态,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和调节呼吸。主要可以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来实现。
1.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区域,对脑脊液中的H 浓度变化敏感,而间接地对CO2浓度变化做出反应。在缺氧情况下,由于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不能有效排出体外导致血液中CO2分压升高,进而使脑脊液中H 浓度增加,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发呼吸加深加快以增强肺通气量,促进CO2的排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严重低氧时,这种作用可能会减弱。
2. 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包括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中的化学感受细胞,它们直接对血液中O2分压的变化敏感。当血氧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通常为60mmHg以下)时,这些感受器会被激活,并通过窦神经或迷走神经向延髓呼吸中枢发送冲动信号,引起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增加,以提高肺泡通气量,改善组织供氧。
总体来说,在轻度至中度缺氧条件下,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增强呼吸;而在重度缺氧状态下,则可能同时激活中枢与外周化学感受器共同调节呼吸活动。
1.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区域,对脑脊液中的H 浓度变化敏感,而间接地对CO2浓度变化做出反应。在缺氧情况下,由于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不能有效排出体外导致血液中CO2分压升高,进而使脑脊液中H 浓度增加,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发呼吸加深加快以增强肺通气量,促进CO2的排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严重低氧时,这种作用可能会减弱。
2. 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包括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中的化学感受细胞,它们直接对血液中O2分压的变化敏感。当血氧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通常为60mmHg以下)时,这些感受器会被激活,并通过窦神经或迷走神经向延髓呼吸中枢发送冲动信号,引起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增加,以提高肺泡通气量,改善组织供氧。
总体来说,在轻度至中度缺氧条件下,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增强呼吸;而在重度缺氧状态下,则可能同时激活中枢与外周化学感受器共同调节呼吸活动。
学员讨论(0)
相关资讯